关于通风在遏制COVID-19大流行期间空气传播病原体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七个重要的教训。
这篇文章发表于期刊Science,内容包含了著名空气质量专家的见解:来自昆士兰科技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的Lidia Morawska教授、香港大学的Yuguo Li教授,以及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的Tunga Salthammer教授。
Morawska教授在昆士兰科技大学的THRIVE项目中担任领导,他表示,COVID-19的快速全球传播迅速揭示了世界在应对此类危机时的缺乏准备。
“最初,世界卫生组织和众多国家健康机构声称该病毒‘不是空气传播的’,主要存在于表面。这造成了对病毒传播途径的错误印象,”Morawska教授指出。
“公共卫生部门忽视了已建立的知识,导致了误导性的控制策略,侧重于消毒表面,而非优先考虑通风、空气过滤、口罩以及灭活空气中的病毒。”
“然而,科学和建筑工程的专家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该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最有效的减小感染风险的方法是通过通风将病毒从室内空气中消除,或者用紫外线C灯进行灭活。”
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列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IAQ)的七个关键教训:
1. 第一个教训强调在公共卫生决策中需要跨学科合作。
在大流行的早期阶段,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主要是公共卫生专家,这导致对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科贡献的低估。
例如,许多当前研究疫情爆发的流行病学研究往往忽视了通风率的测量,导致了对病毒传播的不完整理解。
2. 不仅仅是开窗通风:仅依赖自然通风在未设计高效气流的建筑中是远远不够的。
机械通风系统必须纳入解决方案中,因为它们提供多种空气分配技术,包括混合、置换和个人通风,以及通过杀菌紫外线光和过滤进行消毒。
3. 建筑设计与通风的交叉:现代建筑——无论是住宅、办公室、购物中心、机场、火车站还是学校——越来越复杂,但往往在设计时未能充分关注通风。
适当的通风对于使建筑适宜居住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主要设计考虑因素中常常排在后面。因此,建筑与通风的设计应在规划和执行中共同优先考虑。
4. 现有结构的等效通风解决方案:依赖自然通风的设施,如养老院和学校,通常无法轻易升级。因此,需要使用空气过滤和杀菌紫外线辐射的替代“等效通风”方法。
虽然过滤器无法消除水蒸气、二氧化碳或气体污染物,但在颗粒物方面,它有效地充当了“通风的替代”。此外,杀菌UV光还可以灭活空气中的病原体,从而对感染控制也有帮助。
5. 开发通风控制和风险评估工具:尽管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帮助评估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但目前对于现代建筑的日常管理而言,它们过于复杂。正在进行的努力研究和开发旨在提高建筑通风系统的新技术。
6. 持续监测通风系统性能:在建筑物被占用时,持续监测通风性能至关重要,以便根据使用情况和占用情况调整通风控制。
许多现代建筑配备了CO2监测仪,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实惠的CO2传感器可用于在家庭和运输系统中进行一致的监测,其中非分散红外(NDIR)是测量CO2的首选方法。
今天的设备是与已经建立的方法进行校准的,并且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增强其性能。鼓励将这些与其他相关指标结合起来。
7. 在公共建筑中强制规定IAQ:室内空气质量必须像食品和水一样以同样严格的方式进行监管和管理,这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我们在大流行期间的经验证实,没有法规的监管,实现良好的IAQ不能仅仅依靠居住者或甚至建筑运营者的努力,特别是如果建筑物本身在设计时没有配备足够的系统。
COVID-19大流行表明,通风不仅是降低空气传播感染风险的关键措施,还必须融入改善IAQ以应对户外污染的策略中。
“通风和室内空气传播感染的传播:从COVID-19大流行中汲取的教训”刊登在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