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纪念日:113年后,这艘船及其故事依然吸引着人们
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人收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找到在奥斯卡获奖电影中给罗斯的“海洋之心”项链了吗?
在与会者的笑声中,美国海军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咬了咬舌头,告诉提问者这件珠宝是虚构的。它只是为了描述1912年4月15日黎明前发生的历史沉船事件而编造的戏剧情节的一部分。
几十年前参加那场讲座的泰坦尼克号爱好者贾里德·弗雷德里克从未忘记那个问题——也没有忘记它背后的象征意义。随着世界纪念泰坦尼克号灾难的113周年,弗雷德里克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更广阔的背景中。
“那个时刻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知道有关泰坦尼克号的事情,并且我们都在寻求理解它,”弗雷德里克说,他是宾州州立大学阿尔图纳分校的历史教授。“这一悲剧在这些年里仍然被庆祝、认可和浪漫化。”
4月15日被许多人视为泰坦尼克号纪念日。根据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的资料,泰坦尼克号在4月14日晚11:40撞上北大西洋的一座冰山,以20.5节的速度滑入水面,并在次日凌晨2:20沉没。
超过1500人遇难。这是这艘船的首航。
自那时以来,人们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无尽迷恋驱使研究人员不断潜入海底,拍摄和探索这艘船的遗骸。
“我们中的许多人会花一生的时间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弗雷德里克说。
新纪录片揭示了泰坦尼克号和其最后时刻的新视角
弗雷德里克表示,他对这场灾难的兴趣因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数字重生》的新国家地理纪录片而更加高涨,该片于周五首播。教授表示,这部挑战长期以来理论的残骸数字重建激发了他的思维,并增加了泰坦尼克号的神秘性和魅力。
“无论我多少次看到新的泰坦尼克号影像,总是那些小东西最能打动我:珠宝、玩具、餐具、鞋子,这些标记着早已逝去的人类遗骸的最后安息之地,”弗雷德里克说,他希望开发一门关于泰坦尼克号复杂历史的大学课程。“虽然结构残骸令人着迷,但最令人感到心灵震撼的却是谦卑的人类遗骸。”
弗雷德里克的观点是许多观众可能会体验到的,因为这部纪录片揭示了新的视角,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分析师帕克斯·斯蒂芬森告诉YSL新闻。
斯蒂芬森曾是1997年票房大热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执行制片人,他表示,新纪录片中使用的唯一数字扫描让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前所未有地近距离观察整个残骸。
他说,研究人员使用水下扫描技术捕捉了715,000张残骸的数字图像。这些图像随后被转化为“泰坦尼克号的全尺度数字双胞胎”,捕捉到了从单独铆钉到各个细节,斯蒂芬森补充说,他可以在现场四处走动,从多个角度观察。
“当我看到首批效果图时,我完全震惊,因为泰坦尼克号从未被这样看过,”斯蒂芬森说。“(扫描)让我看到船体、船头、船尾和之间的碎片区域的新角度和分析,这肯定需要更多的研究。这将让我忙碌许多年。”
他希望这一扫描有一天能向公众开放。
斯蒂芬森表示,这部纪录片还对船舶工程师在遇难前的最后时刻英勇工作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见解。分析师表示,通过数字模型,他能够站在锅炉房2内,正好在那些工程师努力维持船舶动力的确切位置,使用发射器发送求救信号,直到船体内爆,导致他们和其他人遇难。
“他们一直履行的职责到最后,”斯蒂芬森说。“这让你直接站在他们的位置,使这场沉船更加贴近个人。”
弗雷德里克表示,他能够理解斯蒂芬森的感受。
“这确实为其增添了人性元素,因为对于那些研究泰坦尼克号历史的人来说,很难不情感投入到发现更多有关那些死去和幸存的人的事宜中,”弗雷德里克说,并补充说,很少有人记得大约700人也幸存于沉船。
泰坦尼克号永远不会完全消失,教授说
弗雷德里克表示,尽管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越来越久,但这场沉船仍然被铭记为“技术、历史、工程、海洋学、经济学甚至流行文化的研究。”这些原因,大学教授说,即使这艘船变成海底的锈迹,也不会让泰坦尼克号完全消失。
“在某种时候,船只所剩无几,只剩下青铜,”弗雷德里克说。“这些色彩将会在未来的许多个世纪中保持,因为船只将继续腐蚀,并沉入海底。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