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狼回来了。或者说,真的回来了吗?Colossal在批评声中为其科学辩护
毫无疑问,由Colossal Biosciences培育的恐狼幼崽超级可爱,并正在成长为庄严的动物。但一些专家质疑它们是否真的是恐狼,或是否应该被培育出来。
距离寻求复活猛犸象的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公布其成功培育出三只活体恐狼幼犬——雷穆斯、罗慕路斯和凯莉希——的消息,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这种物种消失已达13000年之久。
这家位于达拉斯的生物科技公司曾因恐狼的“去灭绝”而受到赞誉,同时也遭遇批评。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Colossal团队于4月11日发布了一篇初步的预印本论文,汇编了关于恐狼的古代DNA发现和该动物历史,并提交了类似的论文进行学术同行评审,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该研究论文详细描述了研究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解码恐狼的进化历史”,Colossa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从生活在13000年前和72000年前的恐狼中获取了高质量的古代基因组。我们的分析显示,恐狼与最终进化为灰狼的谱系进行了广泛的杂交,这表明恐狼与灰狼的关系比之前认为的要紧密得多。”
最初认为恐狼更可能是豺的一种亲属。但Colossal的发现表明,恐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450万年前,其祖先包括一些南美犬科动物(如狼和狗)和一种最终演变为灰狼、狗、郊狼和犬獾的史前狼,Colossal的首席科学官贝丝·夏皮罗告诉YSL新闻。
但Colossal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以下是一些问题。
为什么Colossal试图复活已经灭绝的物种?
Colossal表示,他们复兴猛犸象的愿景不仅证明能够复活一种大型灭绝动物,而且如果猛犸象能重新引入北极地区,将改善生态系统并帮助应对全球变暖。
与此同时,关于去灭绝的研究也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以免其灭绝,在猛犸象的案例中,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保护濒危的大象,该公司表示。“有一个确凿的证据表明,如今有技术可能在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斗争中产生根本性变化,这是不可思议的,”Colossal的首席动物官马特·詹姆斯本月早些时候告诉YSL新闻。
Colossal还培育了两窝红狼幼犬;红狼是美国的一种濒危物种。
意外后果如何?
“我们正在干扰自然。我们在对这些狼进行基因工程,”哥伦比亚大学伦理学硕士项目主任和《我是我的基因吗?直面命运与其他基因之旅》的作者罗伯特·克利茨曼博士在4月12日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表达了一些专家的担忧。“如果我们开始摆弄基因,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Colossal的夏皮罗在与YSL新闻的电子邮件交流中反驳道。“任何新技术都存在一些意外后果的风险——生物技术在这方面并不是独特的,”她说。“对于每一种我们的去灭绝物种,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评估这些风险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应对预期结果和如何应对意外情况。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记住过于害怕这些工具而不去探索它们带来的好处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不作为同样是一个有后果的决定,而这个后果就是我们将继续在与灭绝的斗争中失败。”
为什么Colossal称这些为恐狼,而它们并不是?
自Colossal发布声明以来,许多科学家不同意该公司将幼犬描述为去灭绝的恐狼,反而称它们为“基因改造的灰狼”,根据事实核查网站Snopes.com的说法。
National Geographic表示,这些幼犬“更准确地理解为略微改造的灰狼,而非真正的恐狼”。
Colossal使用了一种灰狼基因组——其与恐狼基因组的相似度为99.5%——并对基因组进行了编辑,使其更加接近已灭绝的恐狼,改变了它们的大小和肌肉结构,以及毛色,夏皮罗表示。因此,由Colossal培育的恐狼与原始恐狼共有99.5%的相同基因。
是否将这些幼犬视作恐狼“取决于你问谁”,Snopes.com表示。“无论如何,Colossal实现了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成就:它从恐狼化石中提取DNA,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在灰狼胚胎中编辑基因,以使幼犬更接近恐狼的样子。”
Colossal对批评进行了反驳。“科学界为何在争论物种概念上浪费时间,而不庆祝这一重大成就及其影响?显然,大多数批评者宁愿抱怨而不是贡献,”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我们的恐狼和猛犸鼠的公告,Colossal在保护工作中引起的关注和资金比过去几十年中的任何人都多。这就是世界所需的‘疯狂’。”
Colossal下一个要复活的灭绝物种是什么?
Colossal设定了一个时间表,计划在2028年出生一只猛犸幼崽,“这一最后期限极有可能实现,”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关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虎(以下称塔斯马尼亚虎,少于一个世纪前已被驱使灭绝)的研究进展超前于计划。Colossal还试图复活已经灭绝300多年的渡渡鸟。
迈克·斯奈德是新闻趋势团队的记者。您可以在Threads、Bluesky和X上关注他,用户名为mikegsnider & @mikegsnider.bsky.social & @mikesn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