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在南极洲的南大洋建立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KBA)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了30个新的区域,这些区域对于保护南极洲周围南大洋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他们的研究结果于8月15日发布在期刊《保护生物学》上,强调如果不加强这些区域的保护以减轻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地野生动物可能遭受严重的种群下降。
“许多物种是南大洋特有的,每一种都在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论文的高级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环境研究副教授卡桑德拉·布鲁克斯表示。“虽然南极洲和南大洋看似遥远,但它们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对于维持全球系统至关重要,”
南大洋栖息着许多珍贵物种,如阿德利企鹅、维德尔海豹和座头鲸。由于其孤立位置和极端条件——如寒冷的气温和广阔的冰层——迄今为止,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免受人类干扰。
“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时代,南极洲的南大洋是全球少数几个没有已知物种灭绝的稀有地方之一,”首席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博士生莎拉·贝克尔表示。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和冰层融化,该区域的渔业和旅游业正在上升。这些人类活动不仅与野生动物争夺重要资源,还可能造成压力、引入外来物种和疾病,而当地野生动物无力应对。
贝克尔、布鲁克斯及其团队旨在确定南大洋中对各种物种存活至关重要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KBA)。
他们利用已有的跟踪数据,针对13个南极及亚南极海鸟和海豹物种——如阿德利企鹅、黑脸信天翁和南方象海豹——在南大洋中定位了30个KBA。这些区域代表了物种进行觅食、繁殖和迁徙的重要海洋栖息地。
以前在南大洋设定保护区的努力通常将不同物种聚集在一个数据集中,以找到对多个物种重要的区域。虽然这种方法对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个别物种独特的生命周期和迁徙习性,可能会错过对特定物种至关重要的特定区域,贝克尔指出。
例如,团队发现了位于东南极的阿曼达湾附近的两个广泛区域,这些区域在皇企鹅育雏后恢复期间作为重要的觅食场所。他们还确定了新西兰以南的坎贝尔岛附近多个重要地点,这里有一群濒危的灰头信天翁繁殖期间觅食。其他重要的保护倡议,如重要鸟区或生态和生物重要区域,并没有将这些地点视为高优先级。
“我们的研究将更广泛的视野与个别种群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层次,”贝克尔解释道。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能指导国际组织和政府制定保护战略,并决定在哪里限制捕鱼活动。
“通过减少这些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的捕鱼或旅游活动,我们可以增强这些动物适应并建立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的机会,”布鲁克斯说道,她同样隶属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北极和高山研究所。
南大洋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区,吸收了全球人类活动排放的40%二氧化碳,以及60-90%的气候变化所产生的热量。
“尽管南极洲似乎偏远,但那里发生的事件具有广泛的影响,”布鲁克斯表示。“例如,科罗拉多的野火与南大洋的动态有关。通过改善南极洲的保护,我们可以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