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发现,全球保护倡议负责大约10%的珊瑚礁鱼类种群。
悉尼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国际保护倡议大约占珊瑚礁鱼类种群的10%左右。
这项全球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由地球科学学院的乔舒亚·辛纳教授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首席分析师艾恩·考德威尔博士共同进行。这支国际团队还包括来自美国、英国、肯尼亚、法国和德国等国的研究人员。
通过分析近2600个热带礁湖地点的鱼类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模型,表明约10%的鱼类生物量(指在特定区域内鱼类的数量和大小)可以与现有的保护措施相关联。
负责繁荣海洋研究中心的辛纳教授表示:“数百万的人依靠珊瑚礁鱼类谋生和营养。然而,过度捕捞对全球沿海社区的福祉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保护措施可以帮助恢复鱼类种群,并为人们提供额外的好处。”
“我们的研究严谨测试了全球珊瑚礁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我们发现这些保护倡议对全球珊瑚礁的鱼类种群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令人鼓舞。然而,另一方面,这一贡献相对有限,表明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面临来自气候变化、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各种人为挑战的巨大压力。
海洋保护区(MPA)是被指定的海洋区域,政府对人类活动施加限制,是保护海洋环境的一种广受支持的方法。目前,海洋保护区仅保护世界海洋的一个小部分(约8%),但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覆盖范围将显著增加。
在2022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196个国家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承诺到2030年保护30%的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区域—这一倡议通常被称为30×30。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够增强该倡议的成果。
辛纳教授指出:“我们的模型表明,通过将完全保护的珊瑚礁的覆盖率提高到30%,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鱼类种群最多增加28%的目标——但这依赖于明智地选择这些区域。”
来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艾恩·考德威尔博士强调:“禁捕区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严格遵守时,但这并不是提高鱼类种群的唯一手段。尽管禁止捕捞能为保护区带来最大的鱼类生物量增加,其他渔业管理策略也可以有效且可能更受依赖珊瑚礁鱼类为生计的人的欢迎。”
研究的超过50%的珊瑚礁没有任何捕鱼限制,因此研究团队评估了实施捕鱼限额(如禁止使用网或鱼枪)对当前未管制的珊瑚礁的影响。
预测模型表明,全球范围内珊瑚礁的鱼类种群可能额外增加10.5%——有效地匹配所有过去保护工作总的贡献。
辛纳教授表示:“虽然渔业限制在每个区域的有效性不如禁捕海洋保护区,但它们往往面临较少的渔民反对,这可以改善遵守情况,并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维持珊瑚礁鱼类种群需要利用所有可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