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引人入胜的新研究,雄性鸟类倾向于比雌性鸟类更少地帮助它们的父母,因为它们专注于寻找新的栖息地用于生活和繁殖。
一项引人入胜的新研究揭示,雄性鸟类由于专注于寻找新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点,帮助父母的程度低于雌性鸟类。
这项研究由埃克塞特大学生态与保护中心进行,探讨了白眉织雀——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中的社交鸟类——的合作行为和它们的移动方式。
白眉织雀形成家庭单位,通常只有一对主导鸟进行繁殖,它们成熟的后代,特别是雌性鸟,在喂养雏鸟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项新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为何在许多物种中,一个性别往往比另一个性别在家庭支持中贡献更多。
“雌性织雀在照顾巢内雏鸟方面比雄性鸟起着更大的作用,并倾向于与其家庭群体待得更久,”进行这项研究的巴勃罗·卡皮拉-拉谢拉斯博士解释道,他在埃克塞特攻读博士学位时进行了这一研究,目前与瑞士鸟类学研究所有关联。
“我们的目标是揭示动物王国中性别之间合作行为差异的原因。”
“现有理论认为,停留在家庭群体中的时间较长的性别更加合作,因为他们可以更长时间地受益于他们的贡献。”
“例如,那些在家庭中待得更久的个体可以从他们之前帮助过的家庭成员那里获得更多的帮助,相比之下,离开得较早的个体获得的帮助要少得多。”
经过十多年的实地研究,研究人员对这些鸟类的合作行为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并监测它们的移动,发现结果则是相反的。
“我们的结果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受到的关注较少,”领导卡拉哈里织雀项目的安德鲁·杨博士说道。
“雄性鸟类似乎帮助较少的原因是它们花更多时间在寻找其他地方的潜在栖息地和繁殖地点,以此来平衡在家庭中帮助的努力。”
鉴于这些见解,研究团队提出“散播权衡假说”可能为理解动物王国中基于性别的合作差异的演化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这与传统观点“待得越久,你所得到的好处越多”形成对比。
这一权衡反映了所有生命体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包括人类;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能够在每个方面同时表现出色。
这项研究得到了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