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振荡之间的相互作用——风和海洋温度的波动周期——正在影响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马拉-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天气模式,根据一项新研究的结果。这项由霍亨海姆大学的约瑟夫·奥古图、柏林自由大学的以赛亚·奥巴拉和华萨保护中心的霍莉·达布林共同领导的研究,于10月2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气候》上。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现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区域影响——特别是在南半球——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在南半球,尤其是在东非,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风和海面温度的波动,导致不规则的冷却和变暖周期,尤其是太平洋的全球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印度洋的区域性印度厄尔尼诺。这些现象影响降雨和温度,使这些模式及其相互作用对理解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模型揭示大马拉-塞伦盖蒂生态系统在降雨、温度和植被方面的长期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以及ENSO和印度厄尔尼诺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该地区经历了反复的严重干旱和不规律的湿润条件,并记录到六十年来气温上升了4.8到5.8摄氏度。湿季和干季的降雨量以不同周期波动,但逐年计算,平均降雨量保持相似,且发生在规律的季节。然而,在2010年至2020年间,干季和湿季的降雨量均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受到全球变暖和印度厄尔尼诺的影响。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理解区域气候趋势及其如何受到大规模海洋和大气振荡的影响,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条件和减轻其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干旱增加了野生动物饥饿的风险,缩小湿地并加剧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而强降雨则可能导致栖息地的破坏。这项研究的见解可以用于制定减轻该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的策略,并为环境规划和保护工作提供信息。
作者补充道:“大马拉-塞伦盖蒂生态系统,和许多非洲草原一样,自1960年以来最低温度上升了5.3摄氏度,与温暖的印度洋同步,导致栖息地干旱和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严重威胁。在大马拉-塞伦盖蒂生态系统中,频繁的严重到极端干旱和极少发生的非常湿润到极端湿润的年份也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了显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