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研究,减少大气中的硫水平可能意外地提高湿地(如泥炭地和沼泽)中天然甲烷的排放。这可能导致这些自然来源每年额外释放2000万到3400万吨甲烷,这表明当前减少人为甲烷排放的目标应该比《全球甲烷承诺》中概述的更加严格。
一项新研究表明,降低空气中的硫可能无意中增加来自湿地(包括泥炭地和沼泽)的天然甲烷排放。
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全球硫排放量因清洁空气倡议而下降,加之气候变暖效应和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肥料效应,湿地的甲烷生产在增加。这最终导致了更高的排放。
如果湿地每年开始额外排放2000万到3400万吨甲烷,这表明我们需要在减少人为相关排放的目标上加强努力,超出《全球甲烷承诺》中目前规定的目标。
甲烷是捕获大气中热量最有效的温室气体之一,并且是全球湿地产生的。硫以硫酸盐的形式在自然湿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甲烷的排放,而二氧化碳则通过刺激植物生长来增强甲烷产生,这些植物又滋养了甲烷产生的微生物。
来自伯明翰大学的教授文森特·高奇(Vincent Gauci)是该研究的高级作者,他表示:
“旨在降低大气硫的良好政策似乎无意中去除了湿地甲烷生产的硫‘上限’。加上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这导致排放显著增加。”
“这是如何发生的?本质上,硫创造了让一组细菌在湿地中竞争有限食物资源时主导另一组产生甲烷的细菌的条件。过去一个世纪里,由硫污染引起的酸雨已经有效降低了湿地甲烷的排放,最高可达8%。”
“现在,随着清洁空气倡议的实施,降低硫沉降的不幸结果——尽管对生态系统有利——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维持在《巴黎协议》设定的气候安全限制内。”
在格拉斯哥的COP26大会上,超过150个国家承诺参与《全球甲烷承诺》,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人为甲烷排放量从2020年的基准减少30%。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减少大气中的硫正在加速全球变暖。2020年,开始实施限制航运污染的法规,包括减少对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硫和细颗粒物。这种大气硫的减少与预期的加热效果更大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终止冲击”。
来自北京大学的首席作者沈璐表示: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在之前对未来甲烷排放的预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项研究证明了考虑这些反馈机制的重要性,以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温室气体未来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