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通过观察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磁场取得了突破,认为这颗恒星正在进行行星形成的过程。研究团队利用尘埃粒子成功绘制了恒星磁场的三维“指纹”。这一成就有望加深我们对行星如何形成的理解。
天文学家首次成功观察到环绕年轻恒星的磁场,在这里被认为是行星形成的地方。研究团队利用尘埃分析了磁场的三维“指纹”,这将增强我们对行星形成的知识。
行星在被称为原行星盘的动态气体和尘埃盘中形成,位于年轻恒星周围。行星形成的初始阶段被认为涉及尘埃颗粒的碰撞和粘附。这些尘埃粒子的运动受到包括磁力在内的多种力的影响。因此,理解磁场对掌握行星形成的过程至关重要;然而,以前在原行星盘中测量这些磁场一直是一个挑战。
在这项研究中,由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大桥聪主持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使用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波阵列(ALMA)观察了围绕一颗名为HD 142527的年轻恒星的原行星盘。这颗恒星位于距地球512光年的天蝎座。团队发现尘埃颗粒与磁场线对齐。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和测量这些不可见的磁场线,类似于铁屑可以展示磁铁周围的磁场。团队相信,识别出的三维结构可能会在原行星盘中引发显著的湍流。
经过验证这一方法以检测年轻恒星的磁指纹,团队旨在将其应用于其他恒星,并在更靠近恒星的地方测量磁场,以便深入了解行星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