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比之前认为的更准确和简单地识别充血性心力衰竭。这项多学科研究结合了心脏病学家和计算物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并基于团队之前的进展,例如预测突发性心脏死亡风险。
来自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心脏状况诊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的最新发现表明,通过分析个体心跳之间的间隔(称为心跳间隔或RR间隔),可以可靠地识别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个测量不仅可以使用专业医疗设备进行检测,也可以使用像智能手表和心率监测器等常见设备。
这一新技术利用了由埃萨·拉萨宁教授领导的量子控制与动力学研究小组的复杂时间序列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探索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心跳间隔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不同心脏疾病相关的其他复杂特征。
研究团队检查了多个国际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包含来自健康个体和有心脏疾病患者的长期心电图(ECG)记录。他们特别旨在从健康受试者和房颤患者中区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方法能够以90%的准确率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展现了作为诊断工具的有效性。
更实惠和可获得的心脏监测
传统上,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涉及昂贵且劳动密集的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通常被称为心脏超声。以前,从心跳间隔中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正常窦性心律的患者中。相比之下,房颤则明显更容易识别,可以通过许多现成的消费设备来识别。
这种新方法提供了一种更简单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通过消费级心率监测器和智能手表筛查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一进展可能促进心脏疾病的早期检测,提高患者护理和结果。
“这种新方法为数字医疗和患者自我监测打开了大门,”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研究员特穆·普基拉表示。
“我们的研究为使用易于获取的工具早期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复杂的诊断方法的需求,”该研究的参与者、塔伊斯心脏医院的心脏病学教授尤西·赫尔内斯涅米补充道。
量子控制与动力学小组开发的技术以前曾帮助识别突发性心脏死亡和评估耐力运动的生理极限。研究人员计划用更大的数据集来证实这些发现,并探索类似技术如何提高其他心脏疾病的检测准确性。这些有前景的结果表明,先进的算法可能会改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