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鼻子和平坦的轮廓——在人类的影响下,在短短100年内,德国家猪的头骨形状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很可能与20世纪初引入的新饲养习惯有关。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20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135个野猪和家猪的3D头骨扫描。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分别饲养的物种中也可以观察到相同的效果。
人类已经养猪作为家畜几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动物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它们变得更大,失去了黑色和棕色的毛发以及较暗的皮肤色调。“20世纪初,德国对猪肉的需求显著增加,饲养者被鼓励优化他们的动物。他们需要这些动物快速生长,提供优质肉类,并且要有生育能力,”MLU的家畜博物馆负责人Renate Schafberg博士解释道。在本研究中,她与牛津大学的Ashleigh Haruda博士分析了来自三个不同品种的135个头骨:德国优质猪、德国地方猪——以及充当对照组的野猪。这些头骨要么来自20世纪早期,要么仅仅是几岁。
这两种家猪品种表现出显著变化:动物的鼻子显著更短和平坦,同时,较现代动物的头骨不再有轻微向外弯曲的额头。“我们没有想到仅在100年内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异,”Schafberg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两种家猪品种是分开饲养的,但它们发生了相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出现,尽管饲养者并没有特别选择动物的头骨形状,因为这个特征在饲养中并不重要。相反,这些变化似乎是选择期望特征的非意图副产品,”Schafberg说道。
另一种可能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与动物的饮食变化有关。众所周知,营养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如今,猪主要吃高蛋白的颗粒饲料。相比之下,仍然是杂食性的野猪的头骨没有经历这样的变化。
研究结果展示了人类如何强烈影响动物的进化。“查尔斯·达尔文认为,重大变化需要漫长的时间——数百万年。我们的工作进一步证明,人类可以通过选择性繁殖极大地加速这一过程,”共同作者Frank Steinheimer博士,MLU自然科学收藏的中央存储库主任表示。
这项研究得到了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和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