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鱼类种群的状况比之前认知的更为严峻。尽管过度捕鱼通常被归因于设定捕捞限额超过科学指导的渔业政策,但新研究表明,这些科学指导常常过于乐观。因此,全球鱼类资源中被过度开发或已经崩溃的种群数量远比先前认知的要多。
海洋鱼类种群的健康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过度捕鱼通常被归咎于渔业内部的一些政策,这些政策设定的捕捞限额高于科学建议。最近,四家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即使是这些科学指导也过于乐观。结果是,“被过度捕捞”或完全崩溃的全球鱼类种群数量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得多。来自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的Rainer Froese博士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Daniel Pauly博士分享了他们对该研究的评估。他们的观点论文今天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与研究成果一起发表,呼吁采用更简单但更准确的模型,并建议在不确定性出现时对种群评估采取更谨慎的方法。
全球许多鱼类资源面临过度捕捞的威胁,或已经达到崩溃状态。这一令人震惊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决策者经常忽视科学家设定的捕捞限额,而这些限额原本是用作保护这些种群的严格措施。现在看来,即使是科学的建议也常常太过慷慨。
在欧盟(EU),渔业管理主要依赖于被称为配额的允许捕捞限额,这些限额由欧洲农业部长理事会根据科学建议和来自欧盟委员会的建议确定。一项由澳大利亚研究人员(Edgar等)进行的新研究表明,这些科学建议所建议的捕捞限额过高。
《科学》杂志今天发布的研究咨询了全球两位领先的渔业专家,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的Rainer Froese博士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Daniel Pauly博士,以解读结果。在他们的观点论文中,他们主张开发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更简单、更现实的模型,并要求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谨慎的评估和管理策略。
在他们的研究中,Edgar等人查看了全球230个鱼类种群的数据,得出种群评估通常过于乐观的结论。他们高估了鱼类种群的数量及其能够恢复的速度。这个问题在由于过度捕鱼而已经减少的种群中尤其严重。高估的结果导致了“幽灵复苏”,即声称种群已经复苏,而实际上它们仍在下降。“这导致在关键时期捕捞限额的削减不足,”Rainer Froese博士解释道。“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因为近年来已知的种群规模的高估在当前评估中继续被忽视。”
Edgar等人的研究结果强调,国际粮农组织(FAO)标记为“最大可持续捕捞”的几乎三分之一的种群实际上已经越过了“被过度捕捞”的类别。此外,处于过度捕捞类别中的崩溃种群(初始生物量不足十%的种群)数量可能比之前的估计多出85%。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种群评估中的不准确性?标准评估方法可以纳入超过40个不同的参数,例如鱼类生命周期、捕捞统计和捕鱼努力等。这种参数众多带来的复杂性可能使评估变得繁琐,正如Froese和Pauly所指出的。结果仅能被一小部分能够访问原始模型、数据和配置的专家重复。许多输入也仍然未知或难以估计,这迫使模型构建者应用过去有效但不太可靠的值。Froese指出,“这些做法可能会扭曲结果,以使之与模型构建者的预期相符。”
因此,作者呼吁对当前的种群评估模型进行重新评估。他们主张创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简单化和更现实的模型。他们还强调了采取预防原则的重要性: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应优先选择保守的估计,以保护鱼类种群。“最终,可持续捕鱼是简单的,”Rainer Froese博士表示。“您应该去除的鱼类生物量应少于所再生的生物量。”鱼类种群在被捕捞之前需要被允许繁殖,应使用在环境上可持续的捕鱼工具,必须建立保护区。通过减少对小型鱼类(如凤尾鱼、沙丁鱼、磷虾和鲱鱼)的捕捞,对维持基本的食物链功能至关重要——这些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捕鱼的基础。Froese总结道:“在这五个基本原则中,有四个可以在不知道具体种群规模的情况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