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不当丢弃废物和塑料材料露天焚烧的广泛程度,成为全球塑料污染的开创性清单。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了全球超过50,000个市镇的废物管理。这种创新模型使他们能够估计全球产生的废物总量并跟踪其去向。
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实施了人工智能,对全球超过50,000个市镇的废物管理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使团队能够估计全球废物的产生及其后续处理。
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揭示出在2020年惊人地释放了5200万吨塑料物品进入环境 — 如果将其首尾相连,足以绕地球1500多圈。
研究还披露,全球塑料污染的三分之二以上源于未被收集的废物,近12亿人 — 占全球人口的15% — 无法获得适当的废物收集服务。
此外,约3000万吨塑料,占总塑料污染的57%,在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焚烧,发生在家庭、街道和填埋场。焚烧塑料的做法带来了严重健康风险,包括神经发育问题、生殖问题和出生缺陷。
新的塑料污染热点被识别出来,印度成为主要贡献国 — 这一变化与之前指向中国的报告不同 — 其次是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
不充分的废物管理对健康、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废物收集应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和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水和污水服务。
历史上,对不受监管的塑料焚烧问题关注甚少,但新数据表明,即使考虑到模型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一个与不当处置废物同样严重的问题。
利兹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资源效率系统专家科斯塔斯·韦利斯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强调需要加大力度解决露天焚烧和未管理废物的问题,以防止因塑料污染而造成的进一步不必要的痛苦。他说:“这个问题不能被冷落。”
主要作者、利兹塑料污染研究员约什·科托姆博士指出,未收集的废物是塑料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迫使至少12亿人没有废物收集服务的人以填埋、倾倒水道或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
科托姆博士补充道:“塑料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主要影响世界上最贫困的社区,他们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无能为力。通过改善基础废物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显著减少塑料污染并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条件。”
每年,全球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这些产品中许多是一次性使用的,难以回收,并且可以在环境中持续数十年,通常会分解成更小的碎片。一些塑料含有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在露天焚烧时。
新兴的塑料污染热点
曾被认为是主要污染国的中国,目前排名第四,产生280万吨,反映出近年来在废物收集和管理方面的改进。英国排在第135位,年产生约4000吨,乱扔垃圾被确定为主要来源。
虽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整体上产生的塑料废物较少,但很大一部分仍未被收集或在垃圾场不当处置。印度由于其约14亿的人口和低废物收集率而成为主要贡献国。
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在塑料废物产生上的差异显著。尽管北方对塑料的使用率较高,但由于有效的废物管理系统,宏观塑料污染(定义为直径超过5毫米的塑料物品)在北方仍然相对较小,这些地区的乱扔垃圾是造成宏观塑料污染的主要原因。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担忧上升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塑料污染水平通常较低,但按人均计算却成为一个显著问题,平均每人每年产生12公斤塑料污染 — 相当于超过400个塑料瓶。与此相比,英国的人均污染量每年不足三个塑料瓶。
研究人员担心,撒哈拉以南非洲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污染源,考虑到其糟糕的废物管理系统和预期的快速人口增长。
世界需要以科学为基础的《塑料条约》
研究人员倡导这项全球塑料污染的首个清单作为基准,类似于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的那些基准,使政策制定者能够应对这一紧迫的环境危机。他们呼吁制定新的、雄心勃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塑料条约》,专注于通过改善废物管理和资源回收策略来解决塑料污染的源头。
韦利斯博士表示:“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 一场正在演变的危机:因未收集废物而受到困扰的社区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倾倒或焚烧来处理这些废物。尽管焚烧塑料可能造成让人产生其“消失”的错觉,但现实是,露天焚烧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包括神经发育问题、生殖问题、出生缺陷及广泛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