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患者如果居住在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并且在五年内的死亡概率也高于来自富裕地区的患者。根据UCLA的新研究结果,即使在声誉良好的大型医院进行手术,这一情况依然成立。
UCLA的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经济困难地区的心脏移植患者在术后并发症风险和五年内死亡的几率上,比来自更富裕地区的患者面临更大风险,尽管他们是在领先的高流量医院接受治疗。
这些结果将在9月30日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心脏与肺移植杂志》上,该杂志是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的官方出版物。研究的首席作者、UCLA大卫·格芬医学院的医学研究生Sara Sakowitz MS MPH表示,随访护理不足,可能与社区贫困相关,可能是这些差异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首次在2024年胸外科医生协会全国会议上展示,获得了J. Maxwell Chamberlain纪念奖,这是颁给围手术期护理最佳论文的奖项。
Sakowitz评论道:“我们的研究强调,即使能够接触高质量的心脏移植中心,依然无法减少与社区贫困相关的患者和移植物生存的持续差异。相反,植后的重要长期护理和免疫抑制药物的获取等因素,似乎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表明,仅仅改善护理的可及性不足以解决移植后结果的持续不平等。我们需要将努力方向集中在解决移植后的长期护理获取和参与差异上,”她补充道。
该研究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心脏移植的成年人的数据,随访数据可见至2023年6月。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称为区域剥夺指数(ADI)的工具,该工具聚合了社区的经济稳定性、经济挑战、不平等和教育水平,并将地区按1(最高社会经济状态或“最少剥夺”)到100(最低社会经济状态或“最剥夺”)进行排名。
主要结果测量为移植后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死亡率,以及移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三年和五年的器官衰竭率。
在分析的近38,000名心脏移植接受者中,约20%(7,600名患者)来自最贫困地区。
研究显示,来自最贫困社区的个体在三年内面临14%的死亡风险增加,而五年内则面临13%的死亡风险增加。此外,他们在三年内面临14%的器官衰竭风险增加,而在五年内则面临13%的风险增加。
即使在顶级医院接受治疗,来自较贫困社区的心脏移植患者在三年和五年的死亡概率比来自更富裕地区的患者高出10%,这表明,在优秀医院的护理并没有与显著更好的结果相关联。
研究人员注意到,来自低收入地区的患者更有可能患有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更高,并且更常被诊断出冠状病。而且,这种差异在考虑种族、保险覆盖率和其他健康状态后依然存在。
“因此,社区层面的社会经济劣势似乎作为一个更广泛的结构性因素,显著影响移植后的结果,”研究人员总结道。
然而,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OPTN数据可能详细程度不足、缺乏外科医生经验信息,以及由于计算方法的原因,ADI分数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这表明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同时,研究人员继续探索可能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例如对移植后药物的获取和遵从,以及居住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Sakowitz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理解社会决定因素与心脏护理结果之间复杂而多面的联系,从而在地方和国家层面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应对移植差异的系统根源时,我们必须将这些大规模的问题拆分为可管理的部分,以便我们能够产生有意义的变化。”
该研究是在心血管研究实验室(CORELAB)内进行的,隶属于外科系,由资深作者Dr. Peyman Benharash监督。研究还包括共同作者Dr. Syed Shahyan Bakhtiyar、Dr. Saad Mallick、Amulya Vadlakonda、Dr. Nikhil Chervu和来自UCLA的Dr. Richard Shemin,Bakhtiyar同时与科罗拉多大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