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IMS)的大野宏(Hiroshi Ohno)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食物抗原(例如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防止小肠肿瘤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表明,这些蛋白质如何刺激肠道免疫系统,帮助阻止新肿瘤的形成。这项研究的结果已于9月18日发表在科学期刊《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食物抗原经常因与各种食物过敏反应的联系而受到负面关注,包括花生、贝类、面包、鸡蛋和牛奶。即使在不引起过敏的情况下,这些抗原以及植物和豆类中发现的其他抗原,仍然被视为免疫系统必须处理的外来元素。此前,大野和他的团队已经证明,食物抗原可以特异性地激活小肠中的免疫细胞,而在大肠中则没有这一作用。此外,已知一些由肠道细菌激活的免疫细胞在肿瘤抑制中起着作用。最新研究的目的是结合这些思想,调查食物抗原是否真的可以抑制小肠中的肿瘤。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小鼠,该突变影响了一个肿瘤抑制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类似,这些小鼠在小肠和大肠中均会发生肿瘤。在首次实验中,他们为这些小鼠提供了标准饮食或无抗原饮食。结果显示,接受标准饮食的小鼠在其小肠中的肿瘤数量显著较少,而大肠中的肿瘤数量保持不变。
随后,研究人员在无抗原饮食中补充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抗原——白蛋白,白蛋白存在于肉类中,确保总蛋白质含量与标准饮食相匹配。当小鼠接受这种改良饮食时,其小肠中的肿瘤以与正常饮食观察到的相同方式被抑制。这表明,肿瘤抑制作用与抗原的存在直接相关,而不仅仅是食物的营养成分。
不同饮食对小肠中的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也有影响。相比于接受标准饮食或富含牛奶蛋白的无抗原饮食的小鼠,食用基础无抗原饮食的小鼠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实验揭示了这一效果背后的生物机制。
这项研究获得的见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元素饮食类似于本研究所使用的无抗原饮食,由简单氨基酸构成,而没有完全蛋白质。这减少了消化负担,可以为患有严重胃肠问题(如克罗恩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提供益处。大野指出:“小肠肿瘤的发生远低于结肠,但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风险增加,因此在这些患者中使用元素饮食来管理炎症性肠病或其他胃肠疾病应谨慎进行。”
此外,元素饮食有时被一些健康个体所采用,以渴望减肥或缓解腹胀和炎症。然而,新发现表明,这种做法可能带来风险,并强调在开始这些饮食之前咨询医疗专业人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