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澳大利亚的平顶山发现的小型富铁构造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风驱动石灰岩带,绵延超过1000公里,为地球的古代气候和变迁的景观带来了新的启示。
在西澳大利亚的平顶山发现的小型富铁构造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风驱动石灰岩带,绵延超过1000公里,为地球的古代气候和变迁的景观带来了新的启示。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平顶山是在大约10万年前形成的,当时是该地区过去50万年以来最湿润的时期,这与今天西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首席作者、珀斯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兼职研究员,一直与斯洛文尼亚科学院和艺术学院研究中心(ZRC SAZU)合作的马特·利帕尔博士解释说,南邦国家公园的这些独特的手指状石头构造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水侵蚀岩石的过程中。
利帕尔博士说:“这些构造提供了关于古代气候和环境的重要信息,但直到这项研究之前,确定它们的年龄一直相当困难。”
他说:“像南邦国家公园中发现的喀斯特景观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并且是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通过准确的时间线研究它们,我们可以评估地球的地质系统如何对气候变化作出反应。”
他补充说:“我们的发现揭示了这个湿润时期是过去50万年来最重要的时期,使其与澳大利亚的其他地区不同,并与今天西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大相径庭。”
他说:“这一时期水分的过剩导致了石灰岩的溶解,形成了平顶山中独特的柱状结构,并为铁结核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廷大学的共同作者、约翰·德·莱特中心的副教授马丁·达尼西克指出,富铁结核像地质时钟一样,捕捉到天然铀和钍微量放射性衰变释放的氦气。
达尼西克博士解释说:“通过测量这些氦气,我们可以获得这些结核形成的准确记录。”
他说:“本研究中使用的尖端测年方法表明,这些结核大约有十万年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极为湿润的气候时期。”
研究的共同作者、来自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矿物系统时间尺度小组的副教授米洛·巴赫姆强调,重建过去的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因为它为理解人类进化和在过去三百万年间重大气候波动中广泛生态系统提供了背景。
巴赫姆博士指出:“这一新的见解将加深我们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理解,使我们能够为应对和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做好准备。”
他说:“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知识的积累,还提供了有关气候历史和环境变化的实用见解,这对任何关注我们星球未来的人都至关重要。”
该研究项目是与ZRC SAZU的国际合作努力,并得到了斯洛文尼亚研究与创新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