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可能加大大鳍鲸面临大型船只的风险,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根据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新研究,全球变暖可能会提升大型船只对大鳍鲸的威胁。
南安普顿大学和海洋生物协会(MBA)的科学家预计,海洋温度的上升将推动这种已经受到威胁的物种进入与繁忙航运线路交叉的新区域。
研究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大鳍鲸与大型船只在同一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可能会比目前水平增加多达15,000倍。
首席作者、南安普顿大学和MBA的博士后研究科学家弗雷娅·沃默斯利博士表示:“在高排放情景下,大鳍鲸栖息地的变化最为明显。全球的重组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栖息地大幅减少,同时由于海洋变暖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海洋交通的碰撞率也会增加。”
大鳍鲸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鱼类,具有高度的迁徙性,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它们特别容易受到船只撞击——大型海洋生物常常受到巨大船只的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研究大鳍鲸栖息地的潜在变化,研究人员分析了卫星追踪数据与全球气候模型,评估了三种不同的未来气候情景。
模型预测,在高排放情景下(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到2100年它们核心栖息地的超过50%可能在某些国家水域内丧失,特别是在亚洲。然而,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旨在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的某些欧洲地区,核心栖息地可能会有所增加。
西姆斯教授、南安普顿大学和MBA的共同作者及高级研究员解释说:“如果我们能够管理降低变暖和缓解气候变化,预计的变化将可能更不严重,这显示出即使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也能通过我们的行动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研究人员将栖息地分布图与航运交通密度数据结合在一起,以确定预期的栖息地变化是否会导致大鳍鲸进入更繁忙的区域,从而提高遭遇船只撞击的风险。
他们发现一些新适宜的栖息地与繁忙的航运线路重合,包括美国北太平洋海域、日本东海水域,以及联合国塞拉利昂沿岸的北大西洋部分地区,以及全球其他许多地区。
相反,一些区域,如墨西哥附近的墨西哥湾,与核心栖息地的重叠减少,因为核心栖息地向沿海地区迁移,远离中央墨西哥湾繁忙的航运线路。
西姆斯教授表示:“总体而言,预计在所有未来气候情景下,船只遭遇事件都会增加,即使航运水平保持不变,而不是预计到2050年增长高达1200%的水平。”
沃默斯利补充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通过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压力间接影响高度移动的海洋物种。这强调了在濒危物种管理的讨论中纳入气候变化考量的必要性。”
这项研究得到了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和欧洲研究委员会(ERC)在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