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廷大学领导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增加分子与微小纳米晶体表面之间的附着力,这可能显著提升在更明亮的电视屏幕、先进的医学诊断和更有效的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的技术。
根据主要作者、科廷大学分子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贾国华的说法,研究重点关注了硫化锌纳米晶体的形状如何影响被称为配体的分子附着到其表面。
副教授贾表示:“配体在调节各种关键技术中硫化锌纳米晶体的行为和效率方面至关重要。”
“我们的研究发现,称为纳米片的更平坦且更均匀的颗粒能够比纳米点和纳米棒等形状更强地吸附更多的配体。这一发现可能为创建更智能、更先进的设备铺平道路。”
“通过操控这些颗粒的形状,我们能够控制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它们在众多应用中的效果。”
“这种定制颗粒形状的能力可能会带来产品效率和性能的转变性提升,从更强的LED照明和显示器到改进的太阳能技术和更清晰的医学图像。”
副教授贾进一步解释说,这一发现可能会显著改善光电设备的功能,这些设备在其操作中生成或利用光。
副教授贾指出:“光电技术在许多当代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电信、医疗仪器和能源解决方案。”
“高效操控光与电是开发更快、更有效和更紧凑的电子系统的关键。”
这一类包括LED,这种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光,广泛应用于从家用灯泡到电视屏幕的各种场合,以及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以为设备供电的太阳能电池。
“此外,这一突破可能使像光电探测器这样的设备受益,这些设备能够检测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常出现在相机和传感器中,以及用于光纤通信的激光二极管,它们将电信号转回为光以进行数据传输。”
完整的研究题为《揭示胶体半导体纳米晶体的表面配体密度:形状重要》,将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