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生物记录技术研究了两种南极洋信天翁的运动、活动模式和觅食行为,以确定它们对恶劣天气条件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信天翁已适应利用风有效旅行,但这两种物种在暴风雨天气中面临寻找食物的挑战。
信天翁是高度灵活的鸟类,依靠风力进行长途旅行,有时在寻找靠近海洋表面的鱿鱼、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时可达到数十万英里的距离。
一些较大的信天翁物种对气流依赖甚重,以至于在天气平静时难以起飞。
最近,由利物浦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主导的国际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点,在此点上风带来的优势不再有利。
该研究发表在期刊Current Biology上,研究表明,尽管这些鸟类的飞行能力令人难以置信,但在强烈风暴条件下,这两种信天翁在寻找食物时面临重大挑战,使得定位猎物变得风险很高。
研究团队对位于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该岛位于大西洋西南部。通过使用英国南极勘测局的研究人员安装的小型跟踪设备,他们能够确定这些鸟类何时在休息、飞行或觅食。此外,他们还分析了关于风、降雨和水质清晰度的卫星数据,以确定信天翁何时经历暴风雨天气。
吉米·达比(Jamie Darby),在利物浦大学时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目前在科克大学工作,他评论道:“这个综合数据集是理解信天翁行为的强大资源,特别是因为直接观察它们相当具有挑战性。”
“多次,我们追踪到流浪信天翁在极强风暴风中翱翔。在这些时期,数据表明信天翁几乎没有进食。它们不仅未能成功进食,而且还必须更频繁地降落和起飞。”
共同作者、达勒姆大学的尤安·维克菲尔德(Dr. Ewan Wakefield)对此行为进行了分析:“信天翁似乎通过降落在水面上来避免强风,但由于强风导致的波浪定期将它们覆盖,它们无法长时间休息。”
流浪信天翁拥有所有鸟类中最大的翼展,达到3.4米,旨在在南极洋的风中有效飞行。由于这种适应性,信天翁并未被认为特别脆弱于风暴,但由于气候变化,预计南极洋中的风暴将越来越频繁和强烈。然而,最近的研究挑战了这一观点,提供了信天翁故意避开风暴系统中最强风的实例。
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生态学家、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萨曼莎·帕特里克(Dr. Samantha Patrick)补充道:“这项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动物在直接观察几乎不可能的环境和条件下的行为,例如在南极洋的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中。了解动物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对于理解环境变化对它们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项新研究表明,即使是这些适应于风的信天翁也可能面临越来越强风的风险,因为它们更可能遇到复杂化或危及它们寻找食物能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