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在20世纪初(1900-1930年),海洋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寒冷。这段时间海洋的感知寒冷可以归因于某些测量方法的使用。这种差异导致与陆地空气温度和古气候记录相比,该时期的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数据存在不一致,表明陆地和海洋温度之间的差异大于气候模型所建议的。
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世纪初(1900-1930年)海洋温度比之前的假设更高。这种错误的判断源于某些温度测量的方式,导致这一时期的全球海洋表面温度与陆地空气温度和古气候数据相矛盾。陆地和海洋温度之间的差异比气候模型所描述的更为明显。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能重新塑造我们对历史气候波动和未来气候趋势的理解。然而,作为首席作者和莱比锡大学的助理教授,塞巴斯蒂安·西佩尔博士强调,这一新信息并未改变1850-1900年间记录的全球变暖趋势或人类对这一变暖的影响:19世纪(1850-1900年)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数据呈现出温度变化的一致概述,直到今天。尽管如此,纠正对这一寒冷时期的看法可能增强对观察到的变暖水平的信心,调整我们对历史气候变化的理解,并提高未来气候模型的准确性。
掌握全球温度趋势对气候科学至关重要。专注于气候归因的西佩尔博士与国际研究人员合作,从大量历史气候数据中拼凑出全球平均温度,类似于拼装拼图。这包括分析历史陆地和海洋测量以及古气候研究。在他的比较中,西佩尔发现一个显著的系统偏差:20世纪初的海洋温度低于前几十年的温度,而陆地的表面空气温度则保持稳定。这一观察与现有的物理理论和气候模型不一致。
历史事件的新见解
通过各种证据,这项新研究表明,在这一时间框架内,从海洋表面数据估算的全球平均温度重建值低于应有的水平——比基于陆地的重建低约0.26摄氏度。这一差距超出了自然气候变异所能归因的范围。“虽然我们最近的发现并未修改自1850年以来的长期变暖趋势,但它们使我们对过去气候变化和变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西佩尔博士表示。从1900到1950年间影响变暖趋势的因素仍不明确,但如果调整海洋温度,20世纪初的变暖趋势似乎不那么明显。“气候模型和20世纪初观察到的温度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对测量的理解不足,而非气候模型或自然变异的缺陷。已有的方法可以解决不断变化的测量技术对海洋表面温度数据的影响。我们的发现表明,在20世纪初,这些方法未能充分考虑使用中显著变化的观察技术。这一新认识支持气候模型,并进一步说明自工业前时代以来的人类影响,”共同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气候物理学教授雷托·库尼提解释道。
全面的方法
研究表明,海洋寒冷异常的来源可能在于来自那个时期记录不足的测量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海洋温度主要是通过船上的桶获得的;然而,测量技术和舰队组成每十年都会发生变化,复杂化了纠正持续测量误差的努力。因此,作者提出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方法论强调,持续保护和数字化历史气候记录的必要性,并与独立的数据源对齐。与此同时,关于对早期气候数据的系统调整的各种假设应得到彻底调查,因为这些观察记录对于理解和建模气候至关重要,”西佩尔博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