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BESSY II设施,研究人员成功测量了单个分子所记录的最高磁各向异性。更高程度的各向异性表明,分子是更有效的分子纳米磁体。这些纳米磁体在各种应用中具有重要潜力,尤其是在节能数据存储方面。
在柏林同步辐射源BESSY II,研究人员成功测量了单个分子所记录的最高磁各向异性。更高程度的各向异性表明,分子是更有效的分子纳米磁体。这些纳米磁体在各种应用中具有重要潜力,尤其是在节能数据存储方面。该研究涉及来自马普科尔实验室(MPI KOFO)、马普化学能量转化研究所(MPI CEC)的EPR4Energy联合实验室以及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合作者。
该研究集中在由Josep Cornella(MPI KOFO)实验室开发的铋配合物上。这种特定分子表现出显著的磁特性,最近得到了Frank Neese(MPI KOFO)领导的团队通过理论研究的预测。然而,之前所有实验验证其磁特性的尝试都未能成功。
这一关键里程碑是通过在由HZB管理的柏林BESSY II同步辐射设施中采用太赫兹电子自旋共振光谱(THz-EPR)实现的。
“研究结果有趣地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出异常高的磁各向异性值,”研究的主要作者Tarek Al Said(HZB)表示,他最近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我们与基础研究专家的合作正在推动我们对这一类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