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研究确定了一个潜在因素,解释为什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实现的怀孕相比自然受孕的怀孕可能具有更高的出生缺陷率。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体外受精(IVF)和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产生的怀孕最容易接触到可能在怀孕早期阶段伤害胎儿的致畸药物。
这些药物被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TGA)分类为D类和X类。
虽然D类药物的相关风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管理,例如涉及心理健康状况或癫痫的病例,但X类药物在怀孕期间被强烈建议避免使用,因为它们具有显著的胎儿伤害潜力。
在一项综合研究中,来自南澳大利亚大学(UniSA)、西澳大利亚大学(UWA)和澳大利亚儿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两年内对四个受孕组的超过57,000个怀孕案例进行了审查。这些组包括接受ART的女性(2041);接受药物促排卵的女性(590);未治疗的亚生育女性(2063);以及自然怀孕的女性(52,987)。
在因ART而产生的怀孕中,第一孕期接触D类药物的比例最高。
研究结果显示,4.9%的ART怀孕接触到了这些药物,而只有0.6%的自然受孕怀孕表现出类似的接触情况。
在怀孕后期,这一趋势仍然持续,ART怀孕中接触D类药物的比例为3.4%,而自然受孕的比例为0.6%。
所有组别和孕期接触X类药物的实例都很少,所有怀孕中占不到0.5%。
根据UniSA研究员安娜·肯普-凯西博士的说法,她主导了这项研究,“接触的这些差异主要与作为补充治疗在ART后使用的药物有关,以避免重复流产或胚胎植入失败,而不是用于慢性病的药物。”
“例如,在研究期间,ART怀孕更有可能接受黄体激素,比如甲羟孕酮,用于应对威胁性或重复流产的情况,”肯普博士解释道。
在所有怀孕中,无论生育状况如何,五种使用最常见的D类/X类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拉莫三嗪、丙戊酸、卡马西平以及尼古丁依赖治疗药物。
UWA的共同研究员、IVF临床医生和城市生育中心国家医学主任罗杰·哈特教授表示,ART怀孕第一孕期接触D类和X类药物的增加可能在ART婴儿中观察到的出生缺陷率升高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尽管ART怀孕是经过精心计划的,但在生育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可能无意中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特别是在胎儿的关键发育阶段,”哈特教授补充道。
研究人员强调,大多数IVF婴儿是健康的,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ART怀孕是不安全的;然而,它确实强调了对接受ART治疗的女性需要个性化医疗照顾以及在早期怀孕期间的仔细监测。
哈特教授呼吁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怀孕期间接触D类和X类药物的情况,以及潜在的母体健康状况如何影响通过ART受孕的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该研究已发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妇产科杂志》中。
美国研究者在2021年分析的120万例出生数据表明,IVF婴儿出生缺陷的可能性高出18%,而ICSI婴儿的总体风险增加了36%(在男性因素亚生育的情况下增加了42%,在非男性因素亚生育的情况下增加了30%)。
在IVF中,精子与卵细胞在培养皿中结合以促进自然受精,而在ICSI中,则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卵子。ICSI主要用于治疗男性亚生育,但也可用于无法解释的不孕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