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宾州州立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精心规划的企业社会责任(CSR)举措,如能直接与酒店公司的主要业务职能相连,就可以带来社会和商业的双重收益。
这项研究团队由宾州州立大学酒店管理教授李锡基(Seoki Lee)领导,创建了一个战略框架,旨在帮助酒店企业增强其CSR努力——例如环境和社会项目——以获得额外的社会和商业优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旅游经济学》杂志上。
李教授强调了将CSR与公司的主要业务职能对齐的重要性:“对于战略CSR,公司核心运营和优势至关重要。”他通过一个参与食品捐赠项目的餐厅示例进行说明,展示了这些举措如何与其核心业务相一致。“CSR活动应与企业的实际运作密切相关。当这种对齐发生时,它促进了社会影响和商业增长。”
战略CSR的框架包括四个关键元素:共享价值、开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CSR适配视角。
共享价值强调公司应确保其CSR举措既能带来社会利益也能带来企业利益。例如,一家咖啡店与当地农民合作,以环保的方式生产咖啡豆,这不仅支持了可持续做法,同时也为其运营提供了重要的产品。
开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关注企业通过战略CSR创造长期价值的能力。李教授指出,CSR参与带来的财务回报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因为企业需要时间向利益相关者传达其CSR投资的优势,并让金融市场认识到这些好处。
最后两个元素是CSR适配和资源基础理论。CSR适配确保公司CSR目标与其运营和优势相一致,而资源基础理论则说明了战略CSR如何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例如提升品牌声誉和促进与消费者的更好连接。
李教授表示:“企业需要应对社会和环境挑战。当他们理解这个责任后,就应该思考,‘最佳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如何最大化价值?’公司应努力在其CSR努力中平衡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为了评估对这一战略CSR框架的看法,研究人员从Qualtrics面板名单中招募了31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调查探讨了参与者对在CSR中融入商业价值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与公司主要运营相关联的CSR活动的看法。参与者还评估了餐饮和酒店公司的CSR实践的有效性,一些实践与各自的行业密切相关,而其他则不太相关。
调查结果表明,当CSR活动与公司的核心职能直接相关时,人们更倾向于认为CSR更有效,这支持了研究人员的四成分框架。
李教授补充道:“虽然大型企业可能会尝试参与多种多样的CSR活动以迎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但专注于与核心优势相一致的少数几项CSR举措的更集中方法,可以产生更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公司必须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因为财务回报是长期维持CSR举措的关键。”
宾州州立大学的博士生萨曼莎·黄(Samantha Hwang),以及来自休斯顿大学的申敏贞(Minjung Shin)和庆熙大学的康京浩(Kyung Ho Kang)同样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