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著名贝拉吉奥喷泉旁发生枪击事件,2人死亡

  拉斯维加斯著名的贝拉吉奥喷泉附近发生枪击事件,两人死亡 根据警方的消息,一名与拉斯维加斯著名贝拉吉奥喷泉附近发生的致命枪击事件有关的嫌疑人已被逮捕。   41岁的曼努埃尔·鲁伊斯于6月9日自首,因涉嫌在著名喷泉前向两名受害者开枪而被拘留,拉斯维加斯大都会警察局(LVMPD)表示。…
健康揭示肠道微生物与焦虑之间的秘密联系:益生菌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心理健康盟友吗?

揭示肠道微生物与焦虑之间的秘密联系:益生菌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心理健康盟友吗?

减少焦虑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找到?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与焦虑相关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产生的特定副产品——即吲哚——直接参与管理与焦虑相关的大脑功能。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旨在增强心理健康的创新益生菌治疗铺平了道路。

减少焦虑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找到?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确认了肠道细菌与焦虑相关行为之间的重要关系。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发表在EMBO分子医学上,强调微生物代谢物,特别是吲哚,对与焦虑相关的大脑活动有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为新型益生菌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激动人心的前景,旨在支持心理健康。

近年来,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最新的全国调查显示,新加坡每7个人中就有1人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1]。事实上,在2019年,心理健康问题排名新加坡疾病负担的四个主要因素之一[2]。

这促使研究团队探索肠道微生物对焦虑行为的影响。他们的临床前研究表明,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小鼠(没有接触任何活微生物)与那些有正常驻留肠道细菌的小鼠相比,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焦虑行为。

进一步的检查表明,焦虑水平的升高与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活动增加有关,该脑区负责处理恐惧和焦虑等情绪。这涉及到大脑细胞内被称为钙依赖性SK2通道的专门蛋白质,这些通道与焦虑行为也有关。当身体和大脑接触到来自活微生物的代谢物时,这些SK2通道的功能就像刹车,防止神经元过于活跃而过度放电。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障碍项目的副教授肖恩·杰(Shawn Je)作为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详细解释道: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将肠道微生物与心理健康相联系的详细神经机制。与有活细菌存在的小鼠相比,无活微生物的小鼠表现出更大的焦虑行为。本质上,这些微生物的缺失破坏了正常的大脑功能,尤其是在处理恐惧和焦虑的区域,导致焦虑行为的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作用,研究人员向无菌小鼠引入了活微生物[3]。这一干预导致基底外侧杏仁核内神经元活动下降和SK2通道活动减少。因此,这些小鼠表现出明显较少的焦虑相关行为,反映出与接触活微生物的小鼠相似的情绪反应。

研究团队还测试了吲哚的效果,这些是来源于特定肠道细菌的微生物代谢物。在向无菌小鼠施用吲哚后,他们观察到基底外侧杏仁核的活动减少和焦虑相关行为的减少。这突显了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心理稳定维持之间的直接联系。

新加坡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部的教授斯文·佩特松(Sven Pettersson)也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他评论道:

“饥饿信号的建立及其调节作为一种进化的防御机制,出生时发生的生理变化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新生儿面临的初步显著焦虑暴露,基本上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吃,你将死去。’而且,出生时婴儿接触到富含产吲哚微生物的母乳。这些代谢物是植物在压力或营养不良时释放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吲哚可能以类似机制帮助调节哺乳动物的焦虑水平。血液中微生物吲哚水平的变化可能表明个体对压力的敏感性差异,从而影响遇到焦虑相关情况的风险。”

这些发现的影响是广泛的:它们表明,通过饮食摄入吲哚或重新引入产生吲哚的肠道细菌作为益生菌,恢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可能为治疗焦虑障碍提供治疗机遇。这最终为符合21世纪精准医学原则的个性化疗法铺平了道路。像这样的研究揭示了我们本土微生物与生命过程复杂性之间的重大进化联系,”佩特松总结道。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资深副院长帕特里克·坦(Patrick Tan)补充道:

“我们的发现突出显示了微生物、营养与大脑功能之间的深厚进化联系。这对那些面临与压力相关问题(包括睡眠障碍)或无法耐受传统精神药物的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前景。它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不仅根植于大脑;还受我们的肠道健康的影响。”

研究团队现在渴望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基于益生菌或吲哚的补充剂是否能有效作为人类焦虑的自然治疗。如果这些试验获得积极结果,这可能为心理健康管理带来新篇章——一个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平静心态方面发挥作用的篇章。

[1] 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

[2] 卫生部2020年10月28日全球疾病负担2019研究结果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global-burden-of-disease-2019-study-findings

[3] 该研究遵循国家实验动物研究咨询委员会(NACLAR)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