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如何管理胰岛素产生细胞,以迅速适应变化的情况?这是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胰岛素是一种参与各种生物体代谢的重要激素。当食物丰富时,胰岛素促进能量的摄取和储存。相反,当食物稀缺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身体节省能量或寻找替代能量来源。这个调节机制的精确性对生存至关重要。任何干扰都可能导致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紊乱等状况。
在人类中,胰岛素在胰腺中合成。相比之下,果蝇Drosophila在大脑中的专门神经细胞中生成这种激素。这些神经细胞直接向血淋巴释放胰岛素,血淋巴在昆虫中起到血液的作用。尽管存在这些差异,果蝇和人类的胰岛素调节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
德国巴伐利亚的朱利叶斯-马克西米连大学(JMU)研究人员对果蝇中的胰岛素产生细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目标是了解这些细胞如何与其他神经元合作,以便对代谢变化和生物体内部状态做出协调反应。
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eLife上。领导该研究的是在JMU生物中心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系领导艾米诺特小组的Jan Ache博士。
监测个体细胞活动
活体昆虫中的胰岛素产生细胞(IPC)如何应对能量平衡的变化?关于这个主题的信息有限。为了弥补这个知识空白,Jan Ache的团队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观察活果蝇中个别IPC的活动。
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在食物中摄入糖时,IPC会分泌胰岛素,但在仅将糖注入血淋巴时则不会。
‘这种效果与人类观察到的肠促胰岛素效应相似,’Jan Ache解释道。这表明,胰岛素释放不仅仅是由血糖水平升高所触发,还涉及包括肠道激素在内的更复杂的过程。
JMU的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老果蝇的IPC活性降低,表明这些昆虫代谢糖的方式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情况。
考察对觅食行为的影响
果蝇的觅食行为与它们能量储存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些变化也与胰岛素的释放有关。维尔茨堡的团队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些动态。
科学家们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刺激IPC,模拟进餐后通常会出现的糖水平上升的情况。他们的发现揭示,胰岛素产生细胞在影响觅食行为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比较其他神经细胞而言。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增强了对果蝇胰岛素分泌神经通路的理解,’Jan Ache说道。这一见解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途径,可能导致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应对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现。尽管人类和果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两者在基因和代谢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和代谢调节的基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