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自恋者比那些自我关注程度较低的同龄人更频繁地感到被排斥。这可能不仅源于因他们的性格而被避开,还源于一种容易将模棱两可的社会信号误解为排斥的倾向。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研究,自恋者比那些自我关注程度较低的同龄人更频繁地感到被排斥。这可能不仅源于因他们的性格而被避开,还源于一种容易将模棱两可的社会信号误解为排斥的倾向。
首席作者、巴塞尔大学的克里斯蒂安娜·比特纳(Christiane Büttner)博士表示:“感到被排斥是一种主观体验,基于个体对社会线索的感知。有些人可能是被故意排斥,而另一些人可能仅仅相信自己被排除,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的研究发现,自恋水平较高的个体对排斥线索更为敏感,导致他们更频繁地感知到被排斥。”
这一研究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
虽然自恋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但研究人员选择专注于宏大的自恋,这包括权利感、主导性、强烈的钦佩欲望以及寻求地位和认可的倾向。
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德国社会经济面板的数据,这是一个涉及大约22,000户家庭的长期国家代表性调查。研究关注了2015年回答有关自恋和排斥问题的1,592个个体,结果发现,自恋水平较高的人报告经历了显著更多的排斥。
为了确认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周的研究,涉及323名参与者。这些个体完成了自恋评估,并报告了过去的被排斥感。在接下来的14天中,他们使用一个移动应用记录感到被排斥或被忽视的时刻。
比特纳指出:“自恋评分较高的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报告感到被排除的频率更高,这与我们早期的调查结果一致。”
一系列涉及2500多名参与者的实验进一步探讨了自恋与感到被排斥之间的联系。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加入了一个虚拟的投球游戏,另外两个玩家要么将他们包括在内,要么将他们排除在外。另一个实验展示了假设的社会情景,并要求参与者评估他们感到多大程度被排斥。
结果表明,自恋个体更可能将模棱两可的社会互动(排斥未明确说明)视为排斥。此外,进一步的实验揭示人们通常更倾向于避免高度自恋的人。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自恋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比特纳解释道:“自恋可能会导致社会排斥,但排斥本身也可以助长自恋特质的发展。”
通过分析来自新西兰的国家调查的14年数据,涉及超过72,000名参与者,研究人员观察到,排斥感的变化会在一年后伴随自恋水平的变化,反之亦然。
这些发现突显了人格特质与社会经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据比特纳说。理解这种关系可以更好地应对职场冲突、社会孤立甚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她表示:“如果自恋特质高的人更可能感到被排斥,这可能会助长职场或社交团体中紧张局势的升级。与此同时,他们对排斥的敏感性可能使他们更可能做出激烈反应。” “这些发现表明,旨在改善人际关系和减少社会摩擦的干预措施应考虑到相关个体的感知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