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这种H5N1禽流感毒株的效果较差,而预防措施,如避免食用生牛奶和减少乳制品工人的接触,可能是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随着H5N1禽流感疫情的持续,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该病毒已在奶牛的牛奶中被发现,并感染了农场工人,这促使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研究潜在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在一个临床前模型中,两种FDA批准的流感抗病毒药物通常未能成功治疗严重的H5N1感染。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感染的途径(例如通过眼睛、鼻子或嘴巴)显著影响治疗的效果。这些研究结果今天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
“我们的证据表明,严重感染这种牛源H5N1禽流感毒株的人可能很难治疗,”通讯作者理查德·韦比(Richard Webby)博士,圣犹大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系表示。“因此,降低感染风险,例如不饮用生牛奶和减少乳制品农场工人的接触,可能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抗病毒药物不足
尽管H5N1在人类中感染相对罕见,但截至目前,在本次疫情中已有超过60人因接触乳制品而感染。其中一些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生牛奶感染的,例如乳制品工人通过溅出液体或气溶胶颗粒触及鼻子或眼睛而感染。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风险,科学家们使用小鼠模型测试每种抗病毒药物在通过三种不同接触途径获得病毒时的效果。
“总体而言,巴洛沙韦(Xofluza)对病毒水平的减少效果大于奥司他韦(Tamiflu),但两者并不总是有效,”第一作者杰里米·琼斯(Jeremy Jones)博士,圣犹大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系表示。
研究人员研究了包括眼睛、嘴巴和鼻子的接触途径,这是感染该病毒的最常见方式。口服途径(模仿饮用生受感染的牛奶)导致了最严重、最难治疗的感染。
“病毒经口传播远远超出了正常感染肺部的范围,”韦比说。“它扩散到大脑和血液中,而抗病毒药物未能阻止其传播或改善生存结果。”
相比之下,研究结果显示巴洛沙韦在控制眼部感染方面表现良好。这些结果尤其相关,因为眼部途径似乎是直接与奶牛接触的人感染的常见途径。
“与奥司他韦的25%生存率相比,巴洛沙韦的生存率为100%,”琼斯说。“因此,我们看到巴洛沙韦在眼部感染途径上具有增强的好处。”
鼻子途径的结果则混合。巴洛沙韦比奥司他韦更能降低病毒水平,但病毒仍然达到大脑。两种抗病毒药物均提高了生存率,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的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
“我们显示现有抗病毒药物对H5N1禽流感的有效性依赖于给药途径和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几乎没有作用,”韦比说。“因此,在我们探索不同药物组合和剂量的同时,我们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因为这目前是保护人们免受这种病毒侵害的最佳方法。”
作者和资助
该研究的其他作者包括康斯坦丁·安德烈耶夫(Konstantin Andreev)、托马斯·法布里齐奥(Thomas Fabrizio)和埃琳娜·戈沃尔科娃(Elena Govorkova),皆来自圣犹大,还有安德鲁·鲍曼(Andrew Bowman),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合同号75N93021C00016)和圣犹大的筹款和意识组织ALSAC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