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在长耳鸮羽毛中发现的荧光色素,只有在人类借助紫外光的帮助下才能看到。
虽然野生动物在物理特征上的差异令人惊讶,人类可以轻易观察到,但来自德雷克塞尔大学文理学院的新研究表明,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的变异隐藏在我们的感知之外。在最近发表在《威尔逊鸟类学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在长耳鸮羽毛中发现的荧光色素,只有在人类借助紫外光的帮助下才能看到。
这项研究由生物多样性、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博士研究生艾米莉·格里菲斯领导,显示长耳鸮羽毛中的荧光色素在一个种群中可能存在变异,这种变异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猫头鹰为何具有这些特殊色素的线索。
为了进行研究,团队使用了荧光计—一种测量荧光或在吸收辐射(如紫外光)后释放出的光的设备—来测量2020年春季通过密歇根上半岛迁徙的长耳鸮羽毛中荧光色素的含量变异。
“我们才刚刚开始描述鸟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中的荧光色素,”格里菲斯说。“虽然描述它们出现在什么物种中是重要的,但为了理解它们的功能,我们还需要描述它们在像长耳鸮这样的物种中如何变异。”
格里菲斯指出,在许多鸟类中,雄性使用色素来吸引雌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许多鸟类的雄性比雌性更“多彩”。但是,研究团队怀疑这些色素的功能并不一定与性别信号相关。
“我们的研究显示,雌性长耳鸮羽毛中这些色素的浓度远高于雄性,这挑战了一个常见的误解,即多彩的羽毛是‘雄性’特征,”格里菲斯说。“此外,这一特征并不遵循严格的二元模式——这些鸮中的荧光色素的数量是一个光谱,与大小、年龄和性别相关。”
研究团队解释说,荧光色素可能很长时间以来就被动物使用,但技术限制了对色素的研究,甚至承认,直到最近。格里菲斯和她的同事们对这项研究的兴趣源于许多猫头鹰研究者在现场使用这些荧光羽毛来判断鸟类的年龄,因为荧光光芒的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格里菲斯补充说,研究人员才刚刚开始了解长耳鸮和其他鸟类中这些“隐藏”的特征——荧光意味着什么,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它是如何存在的以及为什么存在。
“关于鸟类羽毛中的荧光色素知之甚少,而猫头鹰并不是唯一拥有荧光色素的鸟类,”格里菲斯说。“因此,现在是一个研究鸟类羽毛的令人兴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