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吗?”是一个根本的人类问题,也是对人类心智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目前无法回答,但来自东京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采取步骤,尝试用一种能够在个体之间映射颜色体验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包含东京大学的副教授大泉将文实验室和莫纳什大学的土屋直嗣教授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正在探索量化意识的各种方面的方法。他们最近的研究着眼于一个我们所有人在某个时候都会问自己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主观体验或感觉:“我的红色是你的红色吗?”;或者如果两个人的主观体验可能不同:“我的红色是你的绿色吗?”这在传统上分析起来是困难的,因为尽管两位受试者在言语报告中可以就红色或绿色达成一致,但他们心目中所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
大泉表示:“要开始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人们对颜色的体验与他们使用的标签,即‘红色’和‘绿色’等颜色术语分开。虽然仅通过‘红色’本身来解释我们内心对‘红色’的体验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描述我们体验之间的关系。例如,红色的体验比绿色更接近粉色。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多地累计我们体验或感觉之间的这些关系。”
该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实验和计算范式,称为感觉结构范式。该范式关注我们体验的关系结构,称为感觉结构,然后在结构基础上比较个体之间的感觉结构,而不是逐一比较颜色。在这个框架下,特定的颜色标签被移除,个体主观体验之间的最佳映射可以仅使用已通过实验量化的内部关系来建立。
大泉表示:“利用来自颜色神经类型正常和色盲参与者的大规模在线实验数据,我们实证发现,从颜色神经类型正常参与者得出的颜色相似性判断数据在组水平上可以正确对齐,使得红色可以正确映射到同一红色或相似的红色调上。” “相比之下,色盲参与者的数据无法与颜色神经类型正常参与者的数据对齐,这意味着颜色神经类型正常的红色在关系上等同于其他颜色神经类型正常者的红色,而不是色盲者的红色。”大泉还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局限性:“然而,我们并没有在个体层面进行任何无监督的对齐。因此,我们无法对个体差异做出任何表述。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个体基础的对齐。因此,请关注我们的后续研究。”
该团队也热衷于探索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同时继续研究在特定个体之间的颜色体验如何不同,而不仅限于群体层面。尽管这是一个更复杂且耗时的挑战,他们将继续在基于感觉作为结构的关键思想的基础上热情地开展这一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