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机器人不应仅仅是被动的伴侣,而应是积极的合作伙伴——像能回应人类情感的治疗马,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
马术辅助干预(EAI)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和自闭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替代传统谈话治疗的方式,因为他们在通过语言表达和调节情感方面面临困难。
在2025年横滨举行的CHI ’25: 人机计算系统中的人因会议论文中,研究表明治疗机器人也应展现一定的自主性,而不仅仅是单维度的友好和顺从表现。
布里斯托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要作者艾伦·韦尔解释说:“如今大多数社交机器人被设计为听话和可预测——跟随指令并优先考虑用户的舒适。”
“我们的研究挑战了这一假设。”
在EAI中,个体通过肢体语言和情绪能量与马沟通。如果某人感到紧张或失控,马会拒绝其暗示。当个体变得冷静、清晰和自信时,马则表现出积极的反应。这种“活镜子”效应帮助参与者识别和调整情感状态,改善内在的幸福感和社交互动。
然而,EAI需要经过高度训练的马匹和促进者,这使其成本高昂且难以获取。
艾伦继续说道:“我们发现治疗机器人不应是被动的伴侣,而应是积极的合作伙伴,像EAI马那样。”
“正如马只有在一个人冷静和情绪稳定时才会作出反应,治疗机器人应该在用户感到压力或不安时抵制互动。通过在响应之前要求情绪调节,这些机器人能够反映EAI的治疗效果,而不仅仅是提供舒适。”
这种方法有潜力改变机器人治疗,帮助用户发展自我意识和调节技能,正如EAI中的马一样。
除了治疗,这一概念还可以影响人机交互的其他领域,如训练机器人进行社交技能发展、情感教练或甚至工作场所的压力管理。
一个关键问题是机器人是否可以真正复制——或至少补充——人类与动物互动的情感深度。未来的研究必须探讨机器人行为如何促进信任、同情和微调,确保这些机器以有意义的方式支持情感福祉。
艾伦补充道:“下一个挑战是设计能够解读人类情感并动态作出反应的机器人——就像马一样。这需要情感感知、运动动态和机器学习的进步。”
“我们还必须考虑用机器替代有知觉的动物的伦理影响。机器人能否提供与活马相同的治疗价值?如果可以,我们如何确保这些互动保持伦理、有效和情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