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密歇根医学中心Kresge听力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成功增强了小鼠的听力,同时提供了支持人类隐性听力损失理论的证据。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技术,增加内耳中一种称为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的水平,成功恢复了暴露于噪声的小鼠的听觉反应,并改善了它们的整体听力。之前,同一研究团队曾利用这一方法帮助小鼠从声学创伤中恢复。最近对中年小鼠进行的研究发现,向内耳提供Ntf3可以改善听觉处理。这是第一项在健康年轻小鼠中使用相同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处理的增强超出了自然发生的水平。领先研究团队的加布里埃尔·科尔法斯博士表示,虽然他们已经知道在年轻小鼠的内耳中提供Ntf3会增加内毛细胞与听觉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数量,但他们不确定其对听力的影响。这项研究现显示,拥有额外内耳突触的动物听阈正常,尽管突触数量更多。研究者在《PLOS 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通过神经营养因子3介导的内毛细胞突触密度调节,从隐性听力损失到超常的听觉处理”。在这篇论文中,他们专注于改变Ntf3的表达以增加内毛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数量。内毛细胞位于耳蜗中,负责将声波转化为通过这些突触传送到大脑的信号。
研究中将年轻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突触数量减少,另一组被称为超常听力小鼠,突触数量增加。科尔法斯表示,同一分子曾用于再生因噪声暴露而失去的突触,并改善中年小鼠的年龄相关听力损失。这些发现暗示该分子在类似情况下有改善人类听力的潜力。研究还显示,再生突触或增加其数量能增强听觉处理能力。
研究小组使用间隙-预脉冲抑制测试评估小鼠检测短期听觉刺激的能力。在测试中,小鼠被置于有背景噪声的室内,随后呈现响亮的音调,或仅音调,或在短暂的静音间隙之前。研究人员评估了小鼠需要多长的静音间隙才能检测到,并发现突触较少的小鼠需要更长的静音间隙。这一结果支持了突触密度与检测听觉刺激能力之间关系的假设。
该研究聚焦于人类的隐性听力损失,指无法通过标准测试检测到的听力困难。具有隐性听力损失的人可能在背景噪声下很难理解言语或区分声音。以往研究表明,间隙-预脉冲抑制测试的结果与人类的听觉处理相关。
在研究中的一个惊人发现是,突触增加的受试者不仅在测量的声学脑干反应中显示出更高的峰值,而且小鼠在行为测试中的表现也更好。近期关于间隙-预脉冲抑制测试的发现表明,提高处理较高数量的听觉信息的能力。研究揭示,增加大脑中突触数量可以更好地处理额外的听觉信息,从而在行为测试中表现得更好。这一发现在之前被认为是头发细胞的损失是人类年龄相关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的背景下令人惊讶。现在已经明白,内毛细胞突触的丧失实际上可以是听力损失过程的第一步,这突显了保持、再生和增加这些突触的疗法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通过靶向突触治疗某些听力障碍的潜在策略。根据科尔法斯的说法,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始于大脑突触数量的减少。因此,从内耳研究中获得的见解可能有助于开发这些严重病症的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