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发展中起作用的蛋白质。这项研究由生命科学系的李庸太教授和博士候选人朴志浩领导,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产生抗体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如病毒。T滤泡辅助(TFH)细胞支持B细胞产生抗体。当TFH细胞过多时,B细胞可能变得过于活跃,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在这些情况下,B细胞错误地靶向身体的自身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产生自体抗体。
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特点是脸部出现明显的红色皮疹和关节疼痛,特别是在鼻子和面颊上。由于患者症状和受影响的免疫细胞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疾病的原因和机制了解不清,使个性化治疗变得困难。
李庸太教授的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一种在T细胞中表达的转录因子ETV5促进TFH细胞的形成,可能与狼疮有关。在他们最近的研究中,团队对小鼠和人类进行了实验以验证这一假设。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降低狼疮小鼠模型中的ETV5水平,可以减少异常抗体水平、体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肾脏炎症和TFH细胞产生等自身免疫症状。他们发现,ETV5增强了一种名为骨桥蛋白(OPN)的蛋白的表达,这进一步激活AKT蛋白,从而导致TFH细胞的分化。
此外,团队确认ETV5和OPN表达水平也影响人类T细胞中TFH细胞的分化。与动物研究结果一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ETV5和OPN水平高于普通人群。此外,疾病严重程度和自体抗体水平与ETV5和OPN的表达水平相关。
作为首席研究员,李庸太教授强调了他们发现的重要性,他表示:“我们的实验揭示了一种与ETV5和OPN相关的狼疮发展机制。”他表示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导致ETV5抑制剂的创造,以调节TFH细胞的发育,并帮助治疗狼疮患者。
这项研究得到了科学和信息通信部中青年研究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