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经济困难或属于种族少数群体的纽约市地铁乘客在出行过程中面临最高水平的细颗粒物(PM2.5)暴露。
2024年8月7日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刊登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由美国纽约大学的Shams Azad进行,强调了经济困难或属于种族少数群体的乘客在地铁出行时遭遇的细颗粒物水平最高。
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体积足够小,可以在吸入后进入血液,导致各种短期和长期的健康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地区鼓励使用公共交通以减少交通拥堵并改善户外空气质量。尽管地铁系统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但地铁内的空气质量往往非常差。
这项研究结合了来自纽约市四个区(曼哈顿、布鲁克林、皇后区和布朗克斯)310万通勤者的出行模式数据,以及在地铁站台和列车上测得的PM2.5水平。
在地铁站台上,PM2.5的平均浓度记录为139 ± 25 μg/m3,而列车上的浓度为99 ± 21 μg/m3。这些数据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15 μg/m3的平均24小时暴露限值。然而,作者指出,地铁乘坐时间通常短于一天,因此这些数据虽然是理解通勤者暴露的起点,但仅是个体全天总体暴露的一部分。
研究团队通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评估不同种族和收入群体的暴露水平差异,考察不同人口群体的居住地和相应的通勤时间,从而反映其暴露。他们发现,来自低收入社区的个人通常经历更高的暴露水平,黑人和西班牙裔工人的PM2.5暴露水平分别比亚裔和白人同胞高出35%和23%。这种增加的暴露可能是由于这些群体的地铁通勤时间较长,因为他们通常在家附近的工作机会较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分析提供的见解是基于人口普查块级别的人口平均数,而不是特定个体的暴露。
作者明确指出,他们的研究仅考虑来自地铁乘坐的暴露,不包括家庭到工作的通勤以外的其他旅行类型。他们计划在未来对所有地铁用户的暴露水平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通勤者。尽管如此,他们的发现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个体的交通选择,进而可能影响他们通过地铁出行暴露于PM2.5的程度。
研究人员表示:“在纽约市地铁系统中检测到的细颗粒物水平显著高于环境保护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指导方针。这些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列车金属轮、制动器和轨道的磨损。这些数据用于评估300多万纽约人在通勤过程中的暴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