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心脏监测仪提供长期连续跟踪,发现比标准护理多检测出52%的心房颤动病例。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一检测增幅并未转化为因中风导致的住院人数下降。
根据杜克临床研究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能够长时间持续跟踪心脏活动的可穿戴心脏监测仪比传统方法多识别出52%的心房颤动病例,但这并没有导致中风住院人数减少。
结果于9月1日在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发布,并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提供了关于心房颤动筛查是否能有效降低中风发生的模糊指示。COVID疫情导致研究在未能完全招募参与者之前就提前停止,影响了其收集足够数据以得出关于中风率的可靠结论。
“心房颤动常常未被诊断,且会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而后者主要可以通过口服抗凝治疗逆转,”首席作者雷纳托·洛佩斯(Renato Lopes)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杜克临床研究院的医学教授表示。
“我们仍需明确证据,表明通过筛查系统性诊断心房颤动可以导致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并随后降低中风风险,”洛佩斯补充道。
该研究包括大约12,000名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美国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心房颤动的既往诊断。大约一半的患者随机选择使用长期监测设备14天,另一半接受标准护理。
在中位随访15个月后,研究显示使用监测设备的患者心房颤动诊断病例比接受标准护理的患者增加了52%。出血住院率没有上升,而与标准护理组相比,中风住院率没有显著下降。
该研究的最初目标是招募52,000名参与者,这将提供足够的统计能力来确定筛查是否会导致中风减少。由于中风仅发生在部分心房颤动患者中,因此大样本量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结果尚未定论,我们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研究,”洛佩斯评论道。他指出,本研究的设计允许在线招募和虚拟筛查,利用家中自用的补丁设备并提供远程支持,这一方法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复制。
研究的其他作者包括斯蒂芬·J·阿特拉斯、艾伦·S·戈、史蒂文·A·卢比茨、大卫·D·麦克马努斯、罗韦娜·J·多洛尔、拉妮·查特吉、迈克尔·B·罗斯伯格、大卫·R·拉什洛、洛里·A·克罗斯昂、罗纳德·S·阿伦森、迈克尔·帕特拉赫、黛安·加拉普、唐娜·J·米尔斯、艾米莉·C·奥布莱恩和丹尼尔·E·辛格。
该研究获得了百时美施贵宝/辉瑞联盟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