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dermin D是一种蛋白质,在通过形成孔道来启动炎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它被激活时,抑制其功能的部分被去除。剩余的蛋白质片段聚集在一起,形成细胞膜中的大孔道,促进炎症信号的释放。到目前为止,在活细胞中研究这些相互作用一直存在挑战,使得从寡聚化到孔道形成及其整合到膜中的事件序列难以理解。来自波恩大学医院(UKB)和波恩大学的全球研究团队成功地利用已识别的抗体片段(称为纳米抗体)阐明了这一过程。他们对自己的发现能导致潜在的治疗用途抱有乐观态度。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自然通讯》上。
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复杂结构,激活和调节我们体内的炎症。这些复杂体引发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蛋白质gasdermin D(GSDMD)的切割。GSDMD的活性片段称为N端域(NTD),可以在细胞膜中形成孔道。这不仅允许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还引发细胞死亡(pyroptosis),这是一种加剧炎症的细胞死亡类型。“然而,GSDMD形成这些孔道的具体方式和位置,以及是否可以阻止这一过程,之前并不清楚,”波恩大学UKB先天免疫研究所的Florian I. Schmidt教授解释道,他是卓越集群ImmunoSensation²和波恩大学跨学科研究领域“生命与健康”(TRA)的一员。
为了解决这些不确定性,Schmidt教授的团队利用来自美洲驼特定抗体的蛋白质抑制剂。这些纳米抗体比常规抗体小得多,约小十倍。它们可以附着在蛋白质上,以破坏其功能或标记分子以进行可视化。研究人员鉴定了六种不同的针对GSDMD的纳米抗体。在实验中,他们将这两种纳米抗体的遗传指令引入人类巨噬细胞,这是一种白血细胞。
没有寡聚化就没有细胞膜中的孔道形成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抗体抑制孔道的形成,有效避免了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首席作者、Schmidt教授团队的博士生Lisa Schiffelers表示。波恩的研究人员还澄清了机制:纳米抗体抑制GSDMD NTD的寡聚化——这意味着单个亚单位无法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不过,它们并不会阻碍GSDMD NTD插入细胞膜。“这使我们得出结论,GSDMD NTD首先嵌入细胞膜,然后再进行寡聚化,”Schiffelers补充道。研究人员还确认了特定的靶膜。“结果显示,GSDMD NTD整合入细胞的质膜,这是一层最外层的膜,与一些先前的假设相反,后者认为它首先进入线粒体,”Schmidt教授表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当外部引入纯化蛋白时,纳米抗体也抑制巨噬细胞的死亡。“这发生是因为最初形成的孔道允许纳米抗体进入细胞,之后它们停止进一步的孔道形成,而细胞则努力消除现有通道,”Schiffelers解释道。
拥有待申请专利的GSDMD纳米抗体的波恩研究人员相信,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方法,其中针对GSDMD的纳米抗体可能被用于治疗与孔道形成和pyroptosis相关的疾病,如脓毒症和各种自体炎症病。“目前,我们的纳米抗体只识别人类GSDMD,而不识别小鼠版本,因此尚未在活体生物中进行测试。只有通过此类测试,我们才能真正评估它们的治疗潜力,”Schmidt教授提到。“与此同时,我们还确定了针对小鼠GSDMD的纳米抗体,这将使我们能够进行这些基本测试,这仍然是我们持续研究的重点。”
参与机构和资金
该研究涉及UKB和波恩大学的贡献,以及澳大利亚的沃尔特和伊丽莎白·霍尔医学研究所和美国剑桥的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此项研究的资金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FG)通过波恩大学的卓越集群ImmunoSensation²、Schmidt教授在UKB的Emmy Noether研究组以及协同研究中心(SFB)1403提供。
Florian I. Schmidt教授是Odyssey Therapeutics的共同创始人,该公司未参与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