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研究人员,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通过检查稀有的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化石,发现了有关一种已灭绝的原始灵长类动物的解剖学和生态学的重要发现,这种动物曾经在加勒比海岛屿埃斯帕尼奥拉上徘徊,该岛由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内部共享。
这些化石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沉没洞穴中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发现的包括七具头骨、五个下颌骨和许多其他骨骼遗骸,使得马乔洞成为埃斯帕尼奥拉上最丰富的灵长类化石遗址。
研究结果于9月30日发表在《人类进化杂志》中。
证据表明,猴子物种Antillothrix bernensis在过去的10000年中的某个时候灭绝,正如该研究的高级作者Siobhán Cooke博士所述,她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功能解剖学和进化学的副教授。
“这些化石增强了我们对Antillothrix解剖学的理解,帮助我们识别可能导致其灭绝的生态因素,”Cooke解释道。“这些信息最终可以为保护加勒比岛屿及其周边地区剩余哺乳动物多样性的政策提供支持。”
在2009年,Cooke是团队的一员,发现了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一个被淹没的洞穴的第一具幼年埃斯帕尼奥拉猴子头骨。随后,多米尼加共和国洞穴探险协会的潜水员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Prof. Eugenio de Jesús Marcano”的策展人Juan Almonte-Milán合作,继续探索附近类似的潮湿洞穴,并于2018年发现了最新的化石。
根据Cooke的说法,有机会研究来自南美和加勒比海的多种猴子化石是非常罕见的。目前只知有另外一种已灭绝的南美猴子物种,Homunculus patagonicus,它有着相对丰富的化石记录。
“本文讨论的Antillothrix头骨的数量和质量使我们能够全面描述头骨,并深入了解个体之间的变异,”Cooke指出。“这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的饮食和社会结构。”
通过使用从存放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的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化石中创建的三维虚拟模型,研究人员确定埃斯帕尼奥拉猴子的雄性和雌性是单态的,体型相似,体重可达五磅。
“这表明雄性之间的配对竞争很小,”Cooke注意到。“他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一只雌性、一只雄性和依赖的幼仔组成的小家庭单位中。”
通过观察他们的圆形牙齿和相对较小的犬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已灭绝的猴子主要以水果为食。
Antillothrix可能有现代后代。体重仅约两磅的南美提提猴,其犬齿更短,让我们窥见埃斯帕尼奥拉猴子在其自然栖息地中可能的模样。
然而,是什么导致大约1万年前在一个洞穴底部发现七到八只埃斯帕尼奥拉猴子的呢?
Cooke认为这可能是运气不佳,尽管几只树栖原始动物意外掉入洞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在下颌骨化石中观察到的伤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被猫头鹰捕食。
一具Antillothrix头骨仅剩下前牙,缺少颌骨的后部,也就是颌的支架。其他头骨缺少小段或重要部分的下颌。
“猫头鹰倾向于优先捕食连接到下颌的重要肌肉——咬肌,伤害与该行为一致,”Cooke解释道。“这可能是现在已灭绝的大型猫头鹰捕捉了这些猴子并将它们带入自己居住的洞穴,而不是它们偶然掉进去。猫头鹰的进食遗迹通常在埃斯帕尼奥拉的洞穴中发现。”
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调查其他Antillothrix的骨骼,例如四肢骨、肋骨和椎骨。
Cooke强调,了解这些动物提供了对过去的洞察,并增强了我们对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这两个地方曾经不仅栖息着猴子和巨型猫头鹰,还有巨型树懒、大型啮齿动物、各种食虫的鼩鼱、鳄鱼和乌龟。
除了Cooke和Milán,研究团队还包括来自法明代尔州立学院的第一作者Lauren Halenar-Price、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Zachary Klukkert、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洞穴探险协会的Phillip Lehman,以及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Zana Sims,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参与了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