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微笑可以显著增强与他人联系的体验,尽管这一理解在个人间常常被视为不同。最近的一项研究探讨了面对面对话中微笑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当听者也在微笑时,演讲者往往会微笑得更多,尤其是在同性配对中。这些结果突出显示了同步微笑模式,展示了面部表情如何极大地影响人际互动。
在讨论中微笑,可以促进一种温暖感,使个体感到更加轻松和团结。例如,一个热情的微笑可以缓解与新认识的人见面时的焦虑。此外,在发生分歧时,微笑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并展现相互尊重。虽然许多综合性的研究试图分析自然对话中的微笑动态,但仍然对一个人的微笑在交流中如何影响或被另一个人的微笑影响的了解有限。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一项新研究旨在测量面谈互动中微笑的影响。该研究由日本藤田保健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系的太田洋平教授领导,研究发现演讲者的微笑与听者微笑的强度成正比,尤其是在同性配对中。该研究还包括同一机构的主要贡献者小林洋太博士、上原信太郎博士和上坂明子博士,研究结果于2024年8月9日发表在《行为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上。
当被问及进行这项研究的动机时,太田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种评估痴呆症症状的方法,特别是因为受影响的个体往往面部表情减少。我们还希望评估这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他进一步解释:“这项研究基本上是朝着这一更广泛目标的第一步,通过评估健康的年轻人如何对他人的微笑作出反应。”
该研究邀请了40名参与者(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进行三分钟的面对面对话。在这些互动中,听者被指示微笑的强度分为低、中、高不等,同时录制演讲者的反应。利用专门的软件定量分析这些讨论中的微笑频率和强度。
结果表明,随着听者微笑的增加,演讲者的微笑也更多,特别是在同性对话中——男性在与微笑的男性互动时微笑更多,女性在与微笑的女性交谈时微笑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异性对话中这一相互微笑效应不太显著,意味着这些互动的同步微笑水平较低。然而,研究人员推测,在这些混合配对中,演讲者可能会比听者更频繁地微笑,以促进彼此的联系。
另一个重要发现显示,听者微笑增加时,演讲者对互动的积极感受也增强。当他们的伴侣经常微笑时,演讲者在对话中感到更友好和更投入。这强调了微笑在对话中的情感意义,加强了联系和融洽感。太田教授解释道:“当一个人在对话中微笑更多时,会鼓励另一人也微笑,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关系。”
此外,该研究还在所有类型的配对中发现了一致的微笑同步,包括同性和异性互动。这表明无论配对如何,个体都表现出同步微笑,强化了微笑是相互回应的行为这一概念。
总之,该研究强调微笑在面对面对话中的关键和动态作用。演讲者的微笑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听者微笑强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同性互动中。此外,同步微笑对于促进社交联系及在交流中的积极情感至关重要。
总体而言,这些发现突显了非语言沟通,特别是面部表情,在日常对话中的关键角色。此外,这项研究表明,个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作为评估痴呆症和心理障碍的有价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