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重要的全球研究揭示,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驱动,而不是受影响者的生活方式选择。
由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涉及260万个人的基因数据。
研究团队检查了全球收集的DNA数据集,约75%来源于23andMe, Inc.的参与者,这是一家专注于直面消费者的基因和预防健康的公司,参与者同意参加该研究。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遗传因素在某些个体为何发展为痛风而其他人则没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奥塔哥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资深作者托尼·梅里曼教授希望这项研究能帮助消除与痛风相关的一些污名。
“痛风是一种具有遗传成分的慢性疾病,不是个体的错——我们需要打破生活方式或饮食选择是痛风主要原因的神话,”他说。
“这种普遍的神话可能会导致痛风患者感到羞愧,导致一些人默默忍受痛苦,避免那些可能提供防治方法以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的医学建议。”
“重要的是人们要认识到,虽然某些饮食因素如红肉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但根本问题是尿酸水平升高、关节中存在结晶,以及免疫系统对这些结晶产生反应——遗传在这些机制中起着关键角色。”
研究确定了许多免疫相关的基因和途径,为预防痛风发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梅里曼教授设想这些发现可以增强对痛风患者可用的治疗方法。
“我们希望未来将会出现基于我们已识别的新靶点的更有效和可及的治疗方法,”他解释说。
一个潜在的途径可能是重新利用目前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药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研究表明,托珠单抗是一种与痛风相关的新基因,它作用于一种名为白细胞介素-6的免疫信号分子的受体。
“痛风需要增加医疗保健资金,并且在我们的健康系统中应更优先对待。”
关于痛风的关键事实:
– 痛风是男性中最普遍的关节炎类型,影响男性的比例约为女性的三到四倍。
– 痛风攻击源于关节中的剧烈炎症,因反应尿酸结晶而引发,这些结晶在体内尿酸水平升高时形成。
– 尽管饮食在提高尿酸水平中起着次要作用,但被认为是已经在关节中存在尿酸结晶的个体痛风的触发因素。
– 痛风可以通过药物(如别嘌呤醇)有效管理,这些药物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防止或溶解关节中的尿酸结晶。
– 由于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必须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