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历缺血性中风的人来说,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与药物阿替普酶相比,溶栓药物特内克普酶可能增加三个月后显著恢复和降低残疾的可能性。然而,发现两种治疗的良好恢复机会相当。
根据发表于2024年10月16日《神经病学》杂志的在线版的荟萃分析,接受溶栓药物特内克普酶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三个月后实现良好恢复和遭受较少残疾的可能性略高于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药物的良好恢复可能性相似。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阻塞限制了血液流向大脑,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唯一药物是阿替普酶。尽管特内克普酶是欧盟批准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新型溶栓药物,但在美国尚未获得这样的使用许可。然而,它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阻塞的冠状动脉,并且在某些中风中心有时以非标签适应症使用于缺血性中风。
“患有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可以接受特内克普酶或阿替普酶治疗,”来自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斯迪安大学以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会员的研究作者乔治斯·齐夫古利斯博士说道。“虽然这两种药物都提高了中风后积极恢复的可能性,但我们发现接受特内克普酶治疗的个体更有可能实现良好恢复。”
为了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审查了11项评估特内克普酶与阿替普酶在中风后四个半小时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共有3788名参与者接受了特内克普酶治疗,而3757人接受了阿替普酶治疗。
研究人员使用一个从零到六的评分标准评估参与者在三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其中零表示没有症状,六表示死亡。良好恢复被归类为零到一的评分,其中一表示尽管有轻微症状,但没有实质性残疾。良好恢复的评分被记录为零到二,其中二表示轻度残疾,个体仍然可以独立照顾自己,但无法执行之前的所有活动。三个月时,残疾减少定义为评分的减少一分或更多。
结果显示,接受特内克普酶治疗的人实现优良恢复的可能性比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人高5%,并且在中风后三个月内经历残疾减少的可能性提高了10%。两组治疗的良好恢复可能性相对相当。
“我们的荟萃分析表明,虽然这两种药物显示出相似的安全特性,并提高了中风后良好恢复的可能性,但特内克普酶在多方面优于阿替普酶,包括更高的优秀恢复机会和降低的残疾,”齐夫古利斯解释道。“这些发现支持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优先考虑特内克普酶而非阿替普酶。”
需要注意的是,荟萃分析的局限性在于包括了虽然是随机对照试验,但尚未正式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其中11项研究中有三项仅在科学会议上展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