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故事正在改善,但人们对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仍持怀疑态度。
最新研究显示,由最新版本的ChatGPT创作的叙事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几乎不相上下。
然而,当人们得知一个故事来自人工智能时——无论它是否真的由算法或人类创作——他们的评价普遍较低。这表明人们对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品普遍缺乏信任和反感。
佛罗里达大学公共关系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霍然“克里斯”初(Haoran “Chris” Chu, Ph.D.)表示:“当人们怀疑一个故事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时候,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会做出负面反应。”他说:“尽管人工智能可以生成一致、逻辑和连贯的内容,但它在创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方面仍然比不上人类。”
初指出,人工智能生成故事的质量可能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有益,尤其是在创建引人注目的叙述以促进健康行为(如疫苗接种)方面。他和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伙伴刘斯晓(Sixiao Liu, Ph.D.)在9月13日的《传播学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上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同一叙事的两个版本:一个是人类创作的,另一个是ChatGPT创作的。然后,参与者对每个故事的参与度进行评分。
为了评估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对参与者评分的影响,初和刘改变了故事的标签。有时,AI生成的故事被准确标识为由计算机创作,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标记为人类创作。人类创作的故事也进行了同样的标签更换。
调查集中在两个关键的叙事元素上:反驳——即批判性分析故事的行为——和沉浸感。这两个方面在功能上是相对立的。
初评论道:“沉浸感是我们都熟悉的概念。这是一种沉浸的感觉,当你如此投入一个故事,以至于忘记电影院里不舒服的座椅。当人们深度参与时,他们往往会放松对叙事说服元素的防御,从而减少反驳。”
尽管参与者普遍认为AI撰写的故事和人类撰写的故事同样具有说服力,但电脑生成的叙事在吸引人们进入故事的世界方面效果较差。
初说:“人工智能不以顶级作者的风格写作,这对好莱坞编剧等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是一种安慰——至少在当下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