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小组通过比较表达感情的感叹词(如“哇”)与来自各种文化的非语言声音(如尖叫和哭泣),研究了情感语音表达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他们检查了来自131种语言的感叹词中的元音,以及与快乐、痛苦或厌恶情感相关的近500个元音。研究显示,这三种情感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了一致且独特的元音模式。
全球约有7000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传达人类情感的方法。然而,特定情感在不同语言中的发声表现是否呈现出规律模式?
在由美国声学学会代约AIP出版的《JAS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包括语言学家和生物声学家的跨学科团队,由Maïa Ponsonnet、Katarzyna Pisanski和Christophe Coupé领导,探讨了这个问题,通过将表达感情的感叹词(如“哇!”)与非语言声音(如尖叫和哭泣)进行对比。
Pisanski强调,研究诸如哭声、尖叫和笑声的声音可以洞察人类语言的起源。
“是什么促使人类发展口语,而其他灵长类动物却没有?虽然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笑,许多物种也发出调皮的声音,但我们是唯一发展出复杂口语的物种,”Ponsonnet表示。“探索这些物种间的相似性可以揭示人类进化的不同轨迹。”
“通过比较感叹词与传达相同情感的声音,我们可以研究在感叹词中识别的声学特征是否源于这些声音,”她补充道。
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来自131种语言的感叹词中的元音,并将其与在快乐、痛苦或厌恶情感上下文中产生的近500个元音进行对比。
他们推测,这些声音的声学特性反映了它们的适应性或社会目的。“许多声音表达都有其目的。例如,婴儿的哭声通常响亮而刺耳,以促使父母关注他们的痛苦,”Pisanski指出。“我们还相信,痛苦、厌恶和快乐的表达功能类似。”
结果支持了关于声音表达的这一理论:这三种情感在不同文化中显示出独特且一致的元音模式。与痛苦相关的感叹词包含相似的开放元音,如“a”,和广泛的降调二合元音,例如“Ayyy!”中的“ai”和“Ouch!”中的“aw”。相比之下,厌恶和快乐情感在文化间没有显示出与声音表达相同的一致模式,这让研究团队感到惊讶。
该小组计划将这一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文化和情感,以加深对声音表达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