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温和的触摸不仅在提升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中至关重要。
触摸和社会联系对帮助个体应对一个日益紧张的世界至关重要,这一点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激增中得以体现。温柔和关心的触摸是建立强大人际关系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通常称为情感触摸或安慰触摸,它与多种健康优势相关,包括改善社交互动、增加信任、降低压力水平、减轻疼痛以及总体提升心理健康。一位来自康斯坦茨的研究者及其团队表示,这种养护性的触摸对动物同样重要,可能有助于合作行为的进化。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康斯坦茨大学及其“集体行为”卓越集群的迈克尔·格里泽尔(Michael Griesser)和牛津布鲁克大学的米亚·沃灵顿(Miya Warrington)领导的全球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动物世界的证据,以突出触摸在建立动物之间友谊和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格里泽尔和沃灵顿考察了两种野生鸟类的不同触摸和合作水平:来自澳大利亚的使徒鸟和来自瑞典的西伯利亚松鸦。他们观察到,使徒鸟参与广泛的互相整洁,并在诸多活动中合作,例如抚养幼鸟,而西伯利亚松鸦则进行最少的整洁,并表现出较少的合作行为。与来自苏黎世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朱迪斯·布尔卡特(Judith Burkart)和纳塔莉·乌米尼(Natalie Uomini),以及来自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哺乳动物生理学家奈杰尔·贝内特(Nigel Bennett)和丹尼尔·哈特(Daniel Hart)合作,他们探讨了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触摸、激素和合作的共性。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发现显示,触摸对于形成和维持社会联系至关重要,进而影响动物的合作行为。
沃灵顿澄清说,“合作”包括一系列使参与者受益的行为,但这些行动并不总是根植于友善或强大的人际关系。合作存在一个谱系;例如,黑斑羚进行互相修整,以去除它们无法到达的寄生虫,展示了更具交易性的方面。相比之下,狨猴生活在家庭群体中,从事公共活动而没有立即收益,强调了它们的亲社会倾向。
这一合作的连续性并不是意外,因为它展示了不同物种合作的多种动机和方式。格里泽尔指出,在使徒鸟和西伯利亚松鸦中,合作程度与触摸水平、触摸敏感性以及社会纽带的性质相对应。这一趋势在鼹鼠中也很明显,独居物种的触摸感受器较少,对触摸的敏感度低,而像高度合作的裸鼹鼠这样的社交物种则不然。
对于在社交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物种,早期生活中经历的养护性触摸为其成年后的行为奠定了基础。格里泽尔和沃灵顿指出,在强大的社会网络中成长的动物更倾向于参与合作行为,不仅在其家庭单位内,还与其他成年人形成友谊、伙伴关系,并在自己的育儿过程中。
关键事实:
- 名为《关爱触摸的力量:从生存到亲社会合作》的文章发表在《生态与进化趋势期刊》上。
- 它探讨了养护性触摸,特别是在初次护理期间,与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强调了激素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在这一动态中的关键作用。
- 迈克尔·格里泽尔与康斯坦茨大学“集体行为”卓越集群和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有关联。
- 米亚·沃灵顿在英国牛津布鲁克大学担任研究员。
- 其他贡献者包括奈杰尔·贝内特(比勒陀利亚大学)、朱迪斯·布尔卡特(苏黎世大学)、丹尼尔·哈特(比勒陀利亚大学)和纳塔莉·乌米尼(苏黎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