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显示,醒来并不会引发皮质醇(压力激素)的增加。相反,皮质醇水平在醒来前的几个小时内实际上是上升的,作为身体日常准备的一部分。该研究于今天(1月15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上发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醒来会导致皮质醇的即时激增,被称为“皮质醇觉醒反应”(CAR)。这一概念被用于探讨各种医疗状况,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肥胖和慢性疲劳综合症(ME/CFS)。
然而,CAR研究的一个显著缺点是,它们通常只检查醒后采集的皮质醇水平,因依赖唾液测量而错过了临近醒来的关键时段。因此,这些研究无法确定醒来阶段的皮质醇分泌速率是否发生了实际变化。
为了解决醒来的皮质醇分泌模式的关键问题,布里斯托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自动采样系统,测量201名健康参与者(年龄范围为18至68岁)醒前和醒后的皮质醇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醒来并未导致皮质醇水平的增加,醒后第一小时的皮质醇水平与醒前一小时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醒来后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更可能是已建立的日常皮质醇节律的一部分,该节律在清晨早些时候开始上升,并在通常的醒来时间后不久达到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了个体间皮质醇浓度和变化的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睡眠时间和时间的变化有关。基于这些结果,研究人员提醒,在解释醒后测得的皮质醇水平时,应避免过于简单的解释。
该研究强调,醒来时皮质醇的显著变化主要受到自然昼夜节律的影响,而不是对醒来的直接反应。此外,如果皮质醇确实与醒来相关,它更多地与促使醒来的因素相关,而不是对醒来的反应。
昼夜节律是生理和行为变化的规律性24小时循环,是帮助我们与日常光照和温度周期同步的关键适应。对这些节律的干扰可能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包括心理、代谢、心血管和免疫等状况。了解皮质醇节律对研究这些疾病和探索治疗至关重要。
布里斯托医学院转化健康科学(THS)教授、研究的首席作者斯塔福德·莱特曼表示:“我们的研究开创了对夜间皮质醇激增与睡眠之间关系的新理解,这种关系可能受到睡眠障碍和抑郁的影响。”
布里斯托医学院(THS)临床研究学者、共同首席作者托马斯·厄普顿博士补充道:“通过评估醒前和醒后的皮质醇水平,这项研究揭示了皮质醇、睡眠和内源性节律之间的关系。一个关键的启示是,在没有先前背景的情况下,解读醒后测得的皮质醇水平应谨慎行事。”
生物心理学教授、布里斯托大学研究文化副校长马库斯·穆纳福评论道:“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睡眠觉醒周期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还强调了研究界既有发现可能是不正确的。”
“确保我们研究的稳健性和可重复性,包括挑战以往的结论,是我们在布里斯托大学倡导的研究文化的核心。”
研究团队敦促,未来对我们如何醒来的调查,无论是夜间还是早晨,都应考虑下丘脑-垂体轴的活动动态变化——这是管理压力反应和皮质醇释放的身体系统,同时也与睡眠和行为相关。
该研究获得了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超脉冲”(项目编号:633515)和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BB/M019268/1)的后续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