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对亚太地区的临床医生进行了大规模的在线调查,以调查导致胃癌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治疗政策。
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的感染率特别高。大约90%的病例与H. pylori细菌感染有关,但采取预防性根除治疗可以将胃癌的发生率降低30-40%。
然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细菌的增加是根除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尽管通过内窥镜检查进行的二次预防对于早期发现胃癌也很重要,但亚太地区的医疗工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其重要性仍然不清楚。
由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太田浩二博士和藤原康弘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对亚太地区的临床医生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H. pylori的治疗政策。根据各国关于诊断方法、抗菌药物用量、治疗周期和二次预防必要性的反馈,研究小组确认了对H. pylori进行初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性正在越来越得到共识。
太田博士表示:“目前,各地区抗微生物耐药性和胃癌的发生差异、医疗资源和政策正在影响胃癌预防的统一标准的制定。未来,将根据每个亚洲国家抗微生物耐药性和胃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地区的H. pylori感染治疗指南将是重要的。”
研究结果发表在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