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夜班工作与严重的健康风险相关,包括心脏健康。然而,马萨诸塞总医院布莱根医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仅在白天进食可能帮助人们避免与轮班工作相关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生物节律不匹配——我们行为周期与内部生物钟的时间不匹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因素,”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教授、医学生物节律学项目主任Frank A.J.L. Scheer博士说。“我们希望了解如何降低这一风险,我们的新研究表明,食物进食时间可能是这一目标。”
动物研究表明,将食物进食时间与内部生物钟对齐可以减少在典型休息时间保持清醒的健康风险,这促使Scheer和他的同事在人体上测试这一概念。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0名健康年轻参与者进行为期两周的住院研究。他们无法接触窗户、手表或电子设备,以免影响他们的生物钟。通过比较模拟夜班工作前后的身体功能变化,可以确定生物节律不匹配的影响。
研究参与者遵循“恒定的例程协议”,这是一种控制实验室设置,可以分离生物节律的影响与环境和行为(例如,睡眠/觉醒、光/暗模式)的影响。在这一协议过程中,参与者在昏暗的环境中保持清醒32小时,保持身体姿势不变,并每小时食用相同的小吃。之后,他们参与模拟夜班工作,被分配到夜间进食(就像大多数夜班工作者一样)或仅在白天进食。最后,参与者遵循另一个恒定的例程协议,以测试模拟夜班工作的后果。重要的是,两组的午睡时间表是相同的,因此,组间的任何差异并不是由于睡眠时间表的不同。
研究人员检查了食物进食时间对参与者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后果,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在模拟夜班工作后如何变化。研究人员测量了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标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这会增加血栓风险)和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与在白天和夜间进食的参与者的基线相比,模拟夜班工作后,心血管风险因素升高。然而,仅在白天进食的参与者的风险因素保持不变,即使他们的饮食量和食物种类在组间并没有不同——仅仅是他们的进食时间。
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尽管对于如此高度控制和密集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说典型大小。此外,由于研究持续了两周,可能无法反映夜间与白天进食的慢性风险。
一个优点是研究参与者的睡眠、饮食、光照、身体姿势和活动日程被严格控制。
“我们的研究控制了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是食物进食时间的影响导致了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这些变化,”南安普敦大学副教授Sarah Chellappa博士(医学、公共卫生、哲学博士)说,该论文的主要作者。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显示白天与夜间进食的长期健康影响,Scheer和Chellappa表示,结果“令人鼓舞”,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食物进食时间来改善健康。他们补充说,避免或限制夜间进食可能有利于夜班工作者、失眠或睡眠-觉醒障碍患者、睡眠/觉醒周期不稳定的个体以及频繁跨时区旅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