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患者在心脏骤停后被复苏并恢复血液循环,他们的生存仍然不确定。许多因素可以决定他们如何从这种煎熬中恢复。一项涉及571名患者的多中心研究发现,麻醉药物咪达唑仑具有有益的效果。根据由明登约翰·韦斯林医院的麻醉学、重症监护和急救医学大学医院领导的东韦斯特法伦-利佩紧急医学研究协会进行的573名患者的研究,咪达唑仑被发现具有积极的效果,该研究由鲁尔大学博胡姆急救医学讲席的约根·欣克尔贝因教授主持。
当患者在成功复苏后需要麻醉时,咪达唑仑提高了最佳氧饱和度和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机会。这项研究于2024年4月8日在期刊德意志医师国际上发表,得出的结论是,成功复苏的患者应纳入院前麻醉指南。首席作者杰里特·扬森表示,咪达唑仑在这一群体中显示出特别积极的效果。心脏骤停事件中迅速干预至关重要,因为急救人员的及时复苏措施可能重新启动患者的循环。然而,研究发现,咪达唑仑的使用并没有增加这些患者颅内压力增加或循环骤停的风险。杰里特·扬森解释说,患者在这个阶段通常仍然是无意识的。许多因素会影响生存几率和循环骤停后的任何长期限制。扬森说:“一些患者在复苏后有保护性反射,比如咳嗽或防御性动作,这可能使急救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他们通常需要长时间管理患者的气道,这可能涉及类似于手术期间的插管。这通常需要镇静或麻醉。”先前曾有人担心麻醉药物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其恢复之后。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并不是如此。
在571名参与此项研究并存活下来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有395人接受了镇静药物,其中249人接受了咪达唑仑。当给予咪达唑仑时,患者在心脏骤停后血氧饱和度水平达到最佳范围的可能性翻了一番。此外,使用该药物有效排出二氧化碳的可能性增加了1.6倍。“我们的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些发现与咪达唑仑使用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表示。杰里特·扬森指出:“使用咪达唑仑并没有显示出对循环的负面影响。”他还强调,“欧洲复苏委员会的指南目前未就潜在的麻醉药物提供具体建议。”此外,他提到德国针对心血管风险患者的院前麻醉指南未涉及心脏骤停患者。扬森强调将其研究结果纳入建议以造福患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