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实施强有力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可能意味着东南亚国家到2050年每年可以预防多达36,000例与臭氧相关的过早死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实施强有力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可能意味着东南亚国家到2050年每年可以预防多达36,000例与臭氧相关的过早死亡。
与臭氧相关的过早死亡指的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有害地面臭氧而导致的死亡。该污染物会加重哮喘、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研究团队利用国际数据库跟踪排放源的污染数据,采用详细的气候模型,以了解2050年不同污染情景下臭氧浓度可能如何演变。
研究人员然后通过将污染水平与健康风险模型、人口数据和疾病死亡率结合,估计了由于长期臭氧暴露而可能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
在保持现状的情景下,该模型预测,到2050年,由于计划在电厂、工厂和交通运输中减少氮氧化物(NOx)排放,东南亚的年臭氧相关死亡人数可能减少22,000例,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泰国。
如果国家采取更环保的措施,遵循严格的减排情景,东南亚到2050年将可以避免多达36,000例与臭氧相关的过早死亡。
相反,在化石燃料消费持续上升的高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年均与臭氧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可能增加33,000例。
臭氧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当氮氧化物(NO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阳光下反应时形成。在城市环境中,这些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工业过程和能源生产。
接触高浓度的臭氧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2018年,东南亚因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估计导致了899,000例过早死亡。
NTU研究团队指出,臭氧污染在该地区日益严重,主要受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人类活动上升的推动,尤其是在交通、工业和燃料燃烧行业。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强调了切实需要加强减缓措施的紧迫性。
臭氧敏感性在区域内变化
在发表在环境国际上的研究中,来自NTU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中心(CCEH)、新加坡地球观察所(EOS)、亚洲环境学院(ASE)和李光前医学院(LKCMedicine)的科学家们采用先进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氮氧化物(NO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推动臭氧形成的关键污染物——与东南亚的排放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在不同未来污染情景下的潜在结果。
道路交通、航运和工业活动的排放占NOₓ污染的大部分,而VOCs是主要由植被释放的自然气体。
研究显示,在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曼谷和胡志明市等主要城市,臭氧水平受NOₓ和VOCs的共同影响。因此,同时减少这两种污染物对于有效降低这些城市的臭氧浓度至关重要。
反之,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和马六甲海峡等农村地区和沿海地区,臭氧形成更受NOₓ水平的影响。在这些地区,针对NOₓ排放的有针对性减少将是减缓臭氧污染的最有效策略。
根据NTU研究团队,减少臭氧污染的措施可能包括对工业排放实施更严格的法规、增强运输政策,以及集中努力抑制航运和生物质燃烧的排放。
研究的主要作者、CCEH主任史蒂夫·严副教授表示:“减少臭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需要仔细管理其前体——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不是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东南亚的热带条件也使得臭氧形成与世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严副教授补充道:“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填补了一个关键的知识空白,通过具体研究臭氧在东南亚的表现,这是一个在这一背景下相对较少受到关注的地区。”
研究人员相信,更深入地理解在东南亚臭氧的形成和控制,将使政策制定者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空气污染减排策略。
共同作者、NTU健康与生命科学高级副校长兼李光前医学院院长的杰瑟夫·宋教授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臭氧是一种无形但有害的污染物。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现在采取果断措施,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该地区的健康负担并改善空气质量。这项研究强化了空气质量管理在保护公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臭氧暴露与呼吸疾病之间的联系是确立的,我们的发现为保护东南亚数百万人民的福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决策依据。”
这项研究反映了NTU致力于推动气候科学和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打算扩大他们的工作,探索气候变化和土地使用模式如何进一步影响臭氧污染。
这些见解也将构成与政策制定者、行业利益相关者和国际环境组织合作的基础,以设计和实施可持续的空气质量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