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狼疮症状和严重程度为何在自体免疫病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新见解,该病影响多达150万美国人。这一发现是理解狼疮背后生物机制的重要一步,可能会改变医疗提供者对这种疾病患者治疗的方法。这被描述为理解狼疮生物过程的重要进展。这可能会导致医学专业人员在治疗这一疾病患者时方法的转变。
这份于5月13日发布在《细胞报告医学》上的综合报告表明,特定的组合和免疫系统蛋白质(称为干扰素)的增加水平与狼疮的特定症状(如皮疹、肾脏炎症和关节疼痛)相关。在狼疮中,干扰素变得过度活跃,导致广泛的炎症和损伤,尽管它们正常的作用是对抗感染或疾病。该研究还显示,其他常见的干扰素水平也无法解释与狼疮有关的症状。
根据风湿病学专家费利佩·安德拉德医生(M.D., Ph.D.)的说法,他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了解干扰素在狼疮中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这项研究源自于观察到某些针对狼疮的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安德拉德医生解释说:“我们看到一些患者的病情并未如预期改善,这促使我们质疑特定干扰素组的可能参与。”
一些针对狼疮的治疗旨在抑制特定组别的干扰素,通常称为干扰素I,成为临床试验的重点。尽管在某些患者中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干扰素I的水平很高,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表现出改善。这被称为高干扰素特征。研究团队怀疑干扰素II和干扰素III可能是导致这些病例对治疗无反应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调查,团队研究了干扰素I、II和III的不同组合及其过度活性对狼疮患者的潜在影响。他们从191名参与者那里收集了341个样本,以评估这三组干扰素的活性。
研究人员使用了经过修改的人类细胞系,以检测和响应特定类型的干扰素,从而研究这些样本。这导致参与者被分为四个类别:仅增加干扰素I的患者、增加干扰素I、II和III的患者、增加干扰素II和III的患者,以及干扰素水平正常的患者。
利用这些信息,研究人员能够将干扰素的组合与狼疮症状之间建立联系。他们发现,增高的干扰素I主要与狼疮症状如皮疹相关。狼疮患者中干扰素I、II和III的升高水平与更严重的症状相关,包括皮肤问题如皮疹和溃疡,以及对肾脏等器官系统的显著损害。然而,并非所有狼疮的症状都与干扰素水平的增加相关。例如,血液凝块的形成和低血小板计数与较高的干扰素水平无关。这表明干扰素依赖以及其他生物机制在狼疮的发生中均起作用。此外,该研究发现,基因检测可能也有助于理解该疾病。与这些干扰素组相关的基因的识别(称为干扰素特征)并不一致地指示出干扰素水平的增加。研究人员计划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这一点。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干扰素组并非孤立作用;它们在狼疮中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患者的不同疾病表现,”风湿病学专家爱德华多·戈麦斯·巴纽埃洛斯医生(M.D., Ph.D.)解释道。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助理教授,也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分析患者升高的干扰素组合可以提供更好的理解。戈麦斯·巴纽埃洛斯强调,确定狼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方式以及将他们分类为临床亚型的重要性。参与本研究的其他贡献者包括丹尼尔·戈德曼、维多利亚·安德拉德、埃里卡·达拉和米歇尔·佩特里,均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有关。达拉目前还与阿斯利康合作。这项研究的资金来自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包括R21 AI147598、R21 AI169851、R21 AI176766和R01 AR069572,以及杰罗姆·L·格林基金会的资助。在2024年发布在《细胞报告医学》中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爱德华多·戈麦斯·巴纽埃洛斯、丹尼尔·W·戈德曼、维多利亚·安德拉德、埃里卡·达拉、米歇尔·佩特里和费利佩·安德拉德发现了干扰素与解释系统性狼疮(SLE)临床和转录亚组的干扰素特征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