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目睹不公时感到压力可能会导致利他行为,研究由来自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的华根·王及其同事于5月14日报告。
研究表明,惩罚他人所需的认知努力大于帮助他人。当人们在观察不公行为时感到压力时,研究显示,他们更可能无私地行动,帮助受害者而不是惩罚施害者。这与不同大脑网络负责快速直觉决策和慢速深思熟虑决策的观点相一致。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旁观者的大脑如何在高压情况下决定是帮助他人还是惩罚他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面对不公时推动第三方干预的大脑过程,王和他的团队招募了52名参与者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中参与模拟的第三方干预任务。在任务中,参与者观察有人决定如何在他们自己和另一个角色之间分配金钱。研究涉及要求参与者在不公正情况下做出决策。他们必须选择是从一个人那里拿钱还是给另一个人钱。大约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做出决策之前将手浸入冰水中三分钟,以诱导压力。
研究人员发现,急性压力对决策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参与者目睹某人占有原本应该与他人共享的大部分金钱的情况下。当参与者感到压力时,他们观察到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激活增加——这是一个与他人思考和决策相关的大脑区域。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急性压力下时,他们更不可能寻求对施害者的惩罚,而更倾向于帮助受害者。他们得出结论,这表明惩罚他人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认知控制,而帮助受害者则更本能,所需的心理努力较少。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处于压力中的个体更可能采取合作和慷慨的行动,因为他们将认知资源集中在帮助受害者而不是寻求对施害者报复上。作者表示:“急性压力使第三方干预从惩罚施害者转向帮助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