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们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是高级思维的关键部分。然而,这种能力的破坏可能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偏执感,或认为他人想要伤害我们。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可能负责引发这些偏执感。他们的新方法涉及将从猴子身上收集的数据与人类数据进行比较,还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人类行为。通过研究其他物种的认知。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信念的能力是高级认知的一个关键元素。然而,能力的中断可能对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如偏执等心理状态,个体认为他人有恶意意图。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可能负责引发这些偏执感。
他们的创新方法涉及分析从Cell Reports上发表的论文中收集的数据,讨论了研究人员如何通过研究猴子获得对人类认知的见解。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跨物种的方法分析先前关于偏执的研究数据,为这种状态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解。尽管之前的研究已识别出与偏执相关的一些大脑区域,但在这方面的理解仍然有限。通过分析人类和猴子的数据,研究人员能够为这一主题提供新的视角。该任务测量参与者对其环境的稳定性认知。在每个研究中,参与者在屏幕上看到三个选项,每个选项与获得奖励的不同概率相关。如果他们选择概率最高的选项,他们会以更少的点击获得奖励。概率最低的选项需要更多的点击。第三个选项处于中间。参与者不知道奖励的概率,必须自行找出最佳选项。经过一定数量的试验后,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最高和最低奖励概率选项会互换。“因此,参与者必须找出最佳目标,当感知到环境变化时,参与者必须寻找新的最佳目标,”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高级作者史蒂夫·张表示。参与者在翻转前后的点击行为可能揭示他们如何看待环境的波动性以及他们的行为适应能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不仅利用进行了相同任务的猴子和人类的数据,还将相同的计算分析应用于这两个数据集,”耶鲁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高级作者菲利普·科雷特表示。“计算模型由一系列方程组成,我们可以用来解释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作为人类和猴子数据之间的共同语言,使我们能够比较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往研究表明一些猴子有小的特定病变。
该研究集中于大脑的两个特定区域:与基于奖励的决策相关的眼眶前额皮层和负责将环境信息传递到大脑决策中心的背内侧丘脑。在人类参与者中,一些人报告了较高水平的偏执,而另一些则没有。
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大脑区域的病变对猴子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方式不同。
眼眶前额皮层受损的猴子倾向于即使没有得到奖励也坚持相同的选择。而受损于背内侧丘脑的猴子在获得奖励后表现出不可预测的行为,表明他们将周围环境视为特别不稳定,这与高水平偏执的人类表现出来的行为相似。这项研究提供了对背内侧丘脑在偏执中作用的见解,并为在更简单的动物中研究复杂行为打开了新的途径。它还允许研究人员探索在更简单的动物中的发现如何应用于理解人类行为。科雷特与张是耶鲁大学吴蔡研究所的一部分,该研究所专注于推进人类认知。这种方法还将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影响偏执等情况的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张还建议,未来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新方法的开发,以缓解人类的偏执。该研究主要由科雷特实验室的研究生普拉文·苏塔哈兰和耶鲁大学德里诺的助理研究科学家萨默·汤普森进行。
该研究由精神病学系与耶鲁医学院的查尔斯·B·G·墨菲精神病学教授简·泰勒合作进行。